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4|回复: 9

《天道》之五台山论道详解(三)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1-28 14: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咱接着聊,这是第三期,之前漏了的点下面链接。

往期回顾

智玄大师说:“弱势得救之道,也有也没有。没有竞争的社会就没有活力,而竞争必然会产生贫富、等级,此乃天道,乃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无弱,强焉在?一个‘强’字,弱已经在其中了。故而,佛度心苦,修的是一颗平常心。”

这一段没什么说头,竞争一词意思本身就是我要比你强,也正是这种心理,社会才在进步。

不过佛度心苦,修的是一颗平常心,到有些说头。

平常心的公案来自赵州禅师与南泉普愿禅师的对话。

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
泉云:“平常心是道。”
州问:“还可趣向否?”
泉云:“拟向即乖!”
州问:“不拟争知是道?”
泉云:“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拟之道,犹如太虚廓然洞豁,岂可强是非也!”

赵州乃于言下顿悟玄旨,心如朗月。

大意:
州问:什么是道?泉:平常心是道。州问:能不能给个方向?泉:有方向就错了。州问:没个方向怎么知道是道?泉云:“道不属于知与不知的范畴,知道是执念,不知道是没有记忆(知识来源于记忆的累积),如果真的达到了平常心,便会豁然开朗,怎么能执着于是不是道!”于是,州顿悟,心如朗月。

这个地方有点孔子的五十而知天命的意思,所谓到了五十岁,很多事都尘埃落定,也该知道自己做的了什么,做不了什么,以平常待之。同样,竞争乃天道规律,强上有强,弱下有弱,自己在哪个位置,在因果中已有大概,强求破格是虚妄。

所以佛点化众生的烦恼,是不强求的平常心。

韩楚风因为先前不了解情况,所以一直没有参与谈话。此时听了智玄大师一番话心生感慨,说道:“佛教主张利和同均,大师坦言等级乃天道与代价,不拘门户之见,令晚辈十分敬佩。晚辈在想,如果强者在公开、合法的情况下都可以做到杀掠,那么在不公开、不合法的条件下,弱势还剩下多大空间?佛度心苦虽慈悲,但人毕竟还有物质的一面。”

丁元英对乐圣的剥削,城市对王庙村农民的剥削,种种都是合理合法,被剥削的人生存空间受到压迫,如果非合理合法,比如林雨峰的黑社会背景,无疑也是剥削的利器。

虽然佛度心苦,让世人修平常心,但人现实的一面是贪欲无止境,强者势必剥削弱者的生存空间,逆来顺受终究不是办法。

智玄大师对韩楚风笑了笑,说:“施主不必拘礼,请讲。”

韩楚风说:“如果主流文化能在弱势群体期望破格获取与强势群体期望更高生命价值的社会需求之间建立一个链接的纽带,或许更有积极意义。强势群体仅仅适用一般的竞争规则是不够的,主流文化应该对强势道德提出更高的要求,构建强势文化体系,赋予强势群体更高的生命价值。当然,这首先是以不平等为先决条件。”

智玄大师说:“利和同均,不平等已在其中。”

韩楚风说:“主流文化,当是推动社会进步、改善社会关系的文化。如果人的行为首先是政治的或宗教的需要,那么这种价值无疑也首先是政治的或宗教的价值。当社会将道德价值全部锁定在政治文化和宗教文化的时候,个人道德就没有价值空间了,既不利于鼓励强势对弱势的关注,也不利于社会整体道德素质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于是韩楚风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在弱势群体期望破格获取与强势群体期望更高生命价值的社会需求之间建立一个链接的纽带。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强者也是人,不仅对钱和权有渴望,同时也希望心的安住,而弱者则往往期待破格获取,得到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在强者的心的安住与弱者的破格获取建立纽带(比如慈善什么,但还是太浅),社会就能在在进步的同时获得稳定。

丁元英的那个时代,大家都笼罩在极强的政治文化和宗教文化中,大家都投身到这两个文化中,也无精力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换到现在,政治文化和宗教文化已经淡化,我们缺少心的归属。于是求诸于外,社会评判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变成了以金钱、权利为主,这就造成大家追逐的是名利。在天道的竞争中,有弱必有强,强者又势必对弱者更加剥削以变得更强,于是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社会也会不稳定。(参照最近国外的暴动)。

智玄大师说:“施主的观点与佛教的主张并不矛盾,不同的是施主认为主流文化应该给强者个人一定的道德价值空间。贫僧以为,无论功德记在哪一家的账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都将是众生的福报。”

韩楚风和大师的主张都是求在竞争中求社会进步。只不过韩楚风是希望给强者道德空间,而大师是希望给弱者心安,平常心。

韩楚风说:“只是,等级一直是我们社会文化的禁区,大家所以小心翼翼绕开禁区,是唯恐平等、尊严之类的东西受到伤害。”

喝过一道茶,智玄大师给大家续上一轮开水,对丁元英宽怀一笑,说:“释、道、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体系,施主这一刀下去,一个都没幸免呐,哈哈哈……”

丁元英说:“不敢,不敢。释、道、儒均是博大精深的学派,支撑中华民族走过了几千年的文明历程,是伟大的文明。但是,社会在发展,传统文化毕竟是以皇恩浩荡为先决条件的文化,讲的都是皆空、无为、中庸的理,以抑制个性而求生求解。当今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市场经济的民主与法制,诸家学说也面临一个如实观照而俱进的课题,是传统?还是传承?统则僵死,承则光大。”

释讲皆空,道讲无为,儒讲中庸。在皇恩浩荡的底色下是抑制个性维持社会稳定。具体参照我的另一推文。

智玄大师说:“施主尚未畅所欲言,不好。海纳百川,施主纵是沧海一滴,我佛也愿汇而融之。今日有缘一叙,自当请施主开诚布公,以利佛理修证。”

丁元英抨击了佛教,因此就没有在大师面前深入这个问题。

丁元英说:“晚辈叹服佛法究竟真理真相的辩证思维,如是不可思议。但是,晚辈以为佛教包括了佛法,而佛法有别于佛教。佛教以佛法证一,进而证究竟,最终是为给心找个不苦的理由,成佛,无量寿,极乐。佛教以假度真的方便法门住福相、住寿相、住果相,是以无执无我为名相的太极我执,致使佛教具有了迷信、宿命、贪执的弱势文化特征,已然障蔽佛法。晚辈以为,如果佛教能依佛法破除自身迷障,不住不拘个人解脱,以佛法的如是不可思议究竟生产力与文明的真理真相,则佛法的佛教即出离宗教的佛教,成为觉悟众生的大乘法度,慧于纲纪泽于民生,是名普度众生。”

晚辈叹服佛法深入研究真理真相的辩证思维,是如此奥妙。但是晚辈以为佛教包括了佛法,而佛法不同于佛教,佛教通过佛法来穷究一件事,进而看清了一件事的本来面目,最终是为给心找个不苦的理由(这句和上文平常心意思差不多),让大家求成佛、求长寿、求登极乐。佛教通过假象去引导众生走向正确的路,用这样省事的方法让大家求福、求寿、求善果,是通过树立无执念、摒弃自我的另一种极端执念,让佛教有了迷信,宿命论、贪执的弱势文化特征,已经障蔽了佛法。晚辈以为,如果佛教能通过佛法破除自己的这个迷障,不局限于个人解脱,以佛法这样神奥妙的探究真理的生产力与文明的真理真相,则佛法的佛教即出离宗教的佛教,成为觉悟众生的大乘佛法,给社会的秩序和国家的法纪以智慧,给众生以福泽,这才是普度众生。

智玄大师沉默不语,静静地看着丁元英,过了许久黯然感叹道:“得智的得智,化缘的化缘,烧香的烧香,坐禅的坐禅。”

丁元英和了一句:“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这里简单做个总结,正如书中对基督教的阐述,太高的道德平台需要太高的教育,所以才用智与善的魔术将众生引向正途。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得智,但无论求善果妄念,还求真理得智都能在佛中找到自己所需,所以大家都是能得到什么,全凭个人能力,个人需求。

智玄大师说:“两位施主请随我来。”

丁元英和韩楚风随智玄大师走到书案近前,只见智玄大师在书案上展开一张一尺见方的宣纸,把丁元英的那首词放在旁边,研墨蘸笔,写道——
悟道方知天命
修行务取真经
一生一灭一枯荣
皆有因缘注定

写完之后智玄大师放下笔,说:“此‘天’非彼‘天’,非众生无明之天,亦非众生无明之命,此乃道天,因果不虚,故而改字‘方知’。修行不落恶果虽有信无证,却已无证有觉,已然是进步。能让迷者进步的经即是真经,真经即须务取。悲喜如是本无分别,当来则来,当去则去,皆有因缘注定,随心、随力、随缘。”

智玄大师信手把原句的“休言”改成了“方知”,把原句的“勿”改成了“务”,把原句的“悲、喜”改成了“生、灭”,把原句的“哪个前生”改成了“皆有因缘”。九个字的改动,理虽同是,而意思、意境、意气却全然不同,即灭嗔怒、我慢,直指究竟。

韩楚风看后赞叹地点点头,说:“精妙!九字之境,无证而证。”

丁元英再度给智玄大师恭敬行了一个佛礼,说:“谢大师开示。”

智玄大师把修改过九字的上阕词送给丁元英,说道:“贫僧与施主的一阕之缘今日圆了上阕,贫僧九字不实之处还望施主修正。下阕贫僧不改了,留半阕缘待续,倘若施主在某年的某一日想改下阕了,如蒙不弃,可带着改过的下阕再来圆续半阕之缘。”

丁元英说:“承蒙大师不弃,一定。”

三人又回到各自的座位继续喝茶。

智玄大师端起茶碗呷了一口,放下,说:“施主身上乃三气居中啊。”

韩楚风不解其意,问:“哪三气?”

智玄大师答道:“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

韩楚风闻声心里一颤,没有人能比他更了解丁元英了,这正是丁元英的真实品性。他惊叹大师的观察力,问道:“十分之气,还有一分呢?”

智玄大师说:“还有一气住于身中,游离心外——痞气。”

韩楚风脱口而出一个字:“绝!”

这里我就不解释了,作者已经帮我们解释,过几天,我再把最后一部分做个详解,《天道》这个系列就算结束了。

最后,有啥想法的留个言,有所收获的点个赞关个注。

拜~

署名环节
作者:思维之钥
万一以后不在了,各位还能找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1-28 15: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回归到本书的主旨,还是期望通过更好的佛教道义去给众生一个拯救苍生的道,说白了,还是求;
直到最后,大师说了一句,得智的得智,化缘的化缘,烧香的烧香,坐禅的坐禅。”大家想要求得什么,没有人可以替他自己做的了主,无论是你是从佛中开智,还是从佛种求因果,或是求生了迷信,宿命论、贪执;或是从佛种得道;这一方面就是佛它的出生所带来的的,这是本身属性所致,另一方面,大家想要求得什么,全靠自身能力所得(这里包括认知,经历,能力)--最终是要靠自救,对应了本书的主旨;至于你想求得什么,1000个人有1000所求,那就在道中各取所需吧!所以总结来,大爱不爱,顺其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1-28 15: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得二懂二懂,但是太过瘾了,,谢谢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1-28 15: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字,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2-11-28 15: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台山一行,丁元英得智,韩楚风化缘,寺内的僧人烧香,寺外众生拜佛(弱势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1-28 15: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1-28 15: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2-11-28 15: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精辟!前年台湾有比佛法会的?阿而法被法轮吞噬合并的声音听见过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1-28 15: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字:绝![惊喜][惊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8

帖子

1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6
发表于 2022-11-28 15: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版本把这些全删了,删了最精华部分[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8 22:10 , Processed in 0.10243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