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第十八章 含德
(55)
原文:含德之厚者 比於赤子逢癘虺地弗螫,攫鳥猛獸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怒 ,精之至也 ,終日號而不嘎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 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物壯即老 謂之不道 不道早已
含:包含容纳。德:道的具体表象,能够遵循的品质。赤子:刚出生的婴儿。逢:遇到。癘虺:蜂蝎蛇等有毒能蜇人的毒虫。猛兽;豺狼虎豹。握固:握紧拳头。牝牡之合:男女性生活。朘怒:男性生殖器勃起。號:大声啼哭
释文: 那些悟道修行深厚的人,就跟刚出生的婴儿一样。遇到了蜂蝎蛇等毒物。它们不会蜇伤他,因为它们感觉不到害怕。遇到了豺狼虎豹它们不会用爪子牙齿去伤害他,因为它们感觉不到危险。
婴儿骨软筋柔,但是小拳头攥的很紧,不知道男女之事,但小鸡鸡常常勃起。这是精气达到了极致。婴儿天天嚎哭,但是嗓子不会嘶哑。这是他的气血调和到了极致的状态。
知道了调和,和谐的道理就能够叫“常”。了解了“常”的道理就是明。
为了长生贪生破坏了调和就会危及健康,意气用事,凭借欲念做事那就是逞强也是违背常理的。
一件事物发展到了极致就会逐渐衰弱,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而刻意的去追逐强大,这是不符合大道的,不符合大道往往会加速衰败。
这章看似比喻草率,争议颇大,其实豺狼虎豹是会伤害婴儿的,但是把蛇蝎豺狼比喻为人 我觉得这章就说的过去了,哪怕是蛇蝎知心的人看到了婴儿也不会起伤害之心的,这个比喻我觉得就恰当了,所谓的蛇蝎野兽猛禽其实人心的凶狠。为甚么哪怕是蛇蝎之人也不会伤害婴儿呢,因为婴儿在任何人面前都是可爱的都是无害的,自然就没有去伤害的欲望了。
婴儿骨软筋柔,但是小拳头攥的很紧, 这是一张一弛。浑身充满了精元之气,自身阴阳达到了全源平合。这是老子心目中完美的存在。,并且起了个名字叫做“和” 老子期望这个状态能够常久存因此叫做“常”老子认为人能够保持这种常的态势就是明智了。
那么不明智的表现呢,老子指出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违反常态的各种求得长生的折腾,所有的贪生的作为在老子眼里都是瞎折腾,反过来还会害人害己。而欲望过度意气用事,呈现强大的表现,老子在几个章节里面重复论述了物壮而老的客观事实再次惊醒国君治理国家的时候要和,不要凭借欲念胡乱作为,一旦背离了大道,国家将会受到损失甚至走上亡国之路。老子的苦口婆心世人有人愿意倾听吗,微斯人吾与谁归?

这个章节的重要文字其实就是“和”这也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影响着中国思想发展。在传统文化中,“和”是中国人的宇宙观,也是中国人最高的价值追求,还是中国人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它是既包括基本理念、价值,又包括运用原则和方法的一个思想体系这里不多讲。以后再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