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4|回复: 1

揭秘 | 为什么现在流行的《道德经》有多个版本?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1-27 09: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问题本身似乎在暗示,帛书《老子》是优于传世本的正本,请问这个结论从何而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 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有一种观点,《道德经》并不存在一个最初的“原本”,它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而通行本才是最终定型的正版《老子》,请问又何以证明没有最初的“原本”?

事实是,《老子》最初的“原本”才是正本,从“原本”到帛书《老子》,再到通行本《道德经》,绝不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恰恰相反,是一个老子思想被不断异化的过程。无论是帛书《老子》还是通行本《道德经》,都与真正的老子思想相去甚远。

《老子》不仅存在一个最初的“原本”,且“原本”堪称完美无缺。
《老子》最初“原本”成书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年前后。孔子向老子问道的年代是公元前523年,此时老子应已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但《老子》的成书时间或不早于公元前509年,因为“道亘无为”一章引用了“鸲鹆来巢”的典故,发生在前517-509年,说的是昭公二十五年鲁昭公被三桓联手逐出国门,做了八年流亡国君,最终客死他乡的故事。



老子最初的文本曾因保存不当而导致原简散落错乱,之后又被人重新编排恢复,但原文的顺序已遭到严重破坏,彻底打乱了原本的文脉。错编的母本在后人传抄过程中,又陆续掺杂了他人的误读和改写,以至于人们今天读到的传世本不仅逻辑上混乱,思想体系上也偏离了老子的原旨。最初的错编是《老子》传本失真的主要杀手,而后续的误读和改写则又使传本不断儒化。

迄今发现的最古老《道德经》版本是郭店楚简《老子》,抄录时间不晚于公元前300年前后。马王堆帛书《老子》有甲乙两个版本,甲本不避汉高祖刘邦之名讳,抄录时间不晚于公元前206年;乙本不避汉文帝刘恒之名讳,抄录时间不晚于公元前180年。
从《老子》成书到楚简《老子》抄本,大约经历了150-200年,从楚简《老子》再到马王堆帛书《老子》,又过了100年左右。而王弼作《老子道德经注》应在公元240年之后,较帛书甲乙本的抄录时间又晚了400多年。



古本流传全凭手工抄录,数百年间《老子》的流传经历了一代代人的传抄。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不同,抄写过程中就会出现误读和错录,抄录人还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原文作相应改动和添加注释,甚至有人还因某种目的会刻意改写原文,导致越往后传与《老子》原本的差异就越大。

楚简《老子》向人们展示了一个重要细节:楚简《老子》分甲乙丙三组,分别抄录在三种不同规格的竹简上,但巧合的是,甲组和丙组刚好都抄录了同一个章节,对应王弼本《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下半段。同一章节的两个文本,虽字句差别不大,但文义大相径庭。甲组此章的文义与老子思想相契合,但丙组的文本因个别字改动则明显背离了老子思想。



由此可见,战国中期就已经出现了不同的《老子》传本,且彼此思想内容差异显著。有迹象表明,楚简《老子》很可能是从稷下回流楚国的黄老学派改写版,而非老子嫡传正本。即使是最古老的楚简《老子》版本,甲乙丙三组文本都明显有后人误读和改动的痕迹,类似改动在其后的帛书和传世本中还在进一步发酵。
还原版《道德经》作了一系列去伪存真的工作,还原出一个简洁而有丰富哲学内涵的老子思想体系。老子思想的全部基础就是“对立统一”和“公平公正”两大基本原理,《道德经》的一切结论都可以从这两大基本原理导出。老子就是通过“对立统一”原理发现了“道”,并运用“对立统一”原理揭示了“道”的全部属性。



“真《老子》”与“伪《老子》”思想体系判若天渊

谈《道德经》的理论体系,首先要区分“真《老子》”与“伪《老子》”。真伪《老子》思想体系完全不同的,不仅理论基础不可同日而语,价值判断也往往针锋相对。

所谓“真《老子》”,就是老子最初的“原本”,是一个逻辑极为严谨的哲学体系。下文列举的“还原版《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大致再现了这一逻辑体系的基本架构。

所谓“伪《老子》”,典型代表就是两千年来人们耳熟能详的传世本《道德经》。这一论断或许让无数人感到震惊和沮丧,又或许令墨守成规的老学精英们不愿正视,但很遗憾,历史无情地捉弄了一代代风流人物。



迄今已知的《老子》版本大致分为三个系列。
一、战国系列: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的三个版本,外加《庄子》、《韩非子》等战国时期文献的片段引文;
二、秦汉系列:73年出土的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北大汉简《老子》、以及《淮南子》引文等汉代早中期的版本;
三、后汉唐系列:以王弼本与河上公本为代表的传世本《道德经》,包括严遵本、傅奕本、想尔本、敦煌抄本、景龙碑本等,甚至包括宋元时期的范应元本、吴澄本等。

这三个系列的版本在思想体系上表现出了明显差异。战国系列最接近老子的真实思想,但版本已显现战国后人重编和改写的痕迹,与老子初本并不完全是一回事。而传世本《道德经》,历经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洗礼,字里行间到处弥漫着儒家思想,已在一定程度上被儒化,与真实的老子思想相去甚远。

将三个系列的版本加以对照,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子原著的思想在传承中被不断异化的轨迹。因此,任何有价值的老子思想评述,势必要去伪存真,首先要还原出老子原著的真实面貌,也就是,还原两千五百年前的《老子》原本。



老子原著的理论架构是基于“对立统一”和“公平公正”两大基本原理来搭建的,其中绝对与相对的终极“对立统一”令老子发现了“道”。
两大基本原理在楚简《老子》中尚清晰可见,但它所涉及的辩证思维及平等价值观,与战国时期人们的认知和价值观相去甚远,从而在流传过程中被后人不断改头换面,以至于“公平公正”原理最终被后人彻底偷换。
还原版《道德经》在“对立统一”和“公平公正”两大基本原理之上重新搭建了老子理论,将打乱的章节与文章顺序予以恢复,删除了后人添加的文句,还原了老子初本的文字,根据两大基本原理重新梳理出逻辑脉络,并在章节之间建立起了逻辑承接关系。还原后的《道德经》展现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老子哲学体系,再现了《老子》原本的核心思想极其逻辑论证。

本文也就说明了为什么《老子》以及通行本《道德经》为什么会有多个版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5-3-15 08: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介是神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6 19:51 , Processed in 0.11225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