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5|回复: 0

《道德经》之我观——1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3-4-28 09: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章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我观:道,老子在这里所讲的道,可不仅仅是我们寻常所见闻的恒定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之道;给可以命名的事物以名字,这个名字也不是恒定常存的(因为被命名的事物本身就不是恒定常存的)。天地最初开始产生的时候无形无象不可捉摸,因而无法给它一个有具体形象含义的名字,权且就喊它"无"吧。万物生成之后,大家都有了各自形形色色的特征,就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来起名字啦,给产生万物的母体归纳一个名字就是"有"。针对这两种不同的存在状态,当我们无思无欲进入元神做主的先天状态可以观察到无中生有、有中含无的奇妙变化;而当我们在有思想有目的识神做主的后天状态时,就只能看到事物有形有象的外在变化了。无、有这两种存在状态是同时自虚空中产生的,只是给它们分别起了个名字,同样都是很玄奥的,层层址剖析探索下去就会发现大道衍化天地万事万物的玄妙门径。
文章的开篇是很重要的,尤其古人治学严谨,遣词造句都精炼准确,文章开篇或点明主旨或阐明论述的内容方向和深度等等,都会给人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认知。如《黄帝阴符经》开篇第一句: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观察了解天道运行的原理和规律,并牢牢的把握、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这就把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说完了。原文简洁的十个字就把文章的主旨表达清楚了,其实这句话的含义也完全可以用于《道德经》,大家如果能仔细品味一下,对于学习理解老子的思想理论和方法会很有帮助。再如被奉为万古丹经王的《周易参同契》开篇所言: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运毂正轴。文章一开始就把丹道实修所依据的大框架和原则点明了。
但是《道德经》开篇的这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纵观以往多种不同的译注和解释,总感觉说的不明不白、没什么太大的实际意义,借用某版本的一个说法是让人树立不起什么方向感。原因是什么呢?很简单,没解释透彻。就像在《前言》中所提到的很多经典的真传断绝,在这里是我们没有真正弄懂掌握”道德“本质。
开篇这句话最初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后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将”恒“字改为”常“字。本文在前面解释”非常(恒)道“的说法是:可不仅仅是我们寻常所见闻的恒定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之道。其真正含义换用现代物理学角度的说法是这样的:不仅仅是能量守恒及物质守恒理论所讲的物理变化之道,那还有什么”道道“呢?说到这里明白人都应该知道了:那就是相对论之道、量子力学之道、甚至比这更高明的道,因为现代的量子物理理论也还在探索发展之中。那老子的意思更明确的说应该是:道可道,非能量守恒之道,名可名,非物质守恒之名。
因为老子在”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的状态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物质能量相互转化(有无相生)及多维度时空的存在变化之妙,而不必像现代的物理学家们费力地做什么黑体辐射实验、研究薛定谔之猫的生死状态、找寻量子纠缠等等,费了好大劲也还没完全搞明白。
这种能力对于儒释道三教的祖师爷来说应该都是小意思,老子不必再说了,佛祖他老人家呢,在浩瀚的佛经中多有论及,举一首诗为证:法王广设无为相,三界六观引觉航,一念不生全体现,虚空粉碎自金刚。佛祖四禅八定透三界的如来功夫可以往来于不同的多维度时空,宇宙的一切奥妙自然全体呈现。
而在《庄子》内篇中记载的孔子与颜回的对话则印证了大成至圣先师的修为:
颜回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
颜回向老师汇报了自己通过打坐身体和知觉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然后与大道相通相合,老师孔子为其证道并进一步指导说:与天地万物同一了就没有什么好恶了,随着自然而变化也就没有恒常的形态了......
说了这么多看似离题的话都是为了强调和佐证对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理解和把握,这是老子道德思想的基础和来源,所以非常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17 08:58 , Processed in 0.11632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