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4|回复: 0

道德经-5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 ...

[复制链接]

2

主题

5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3-4-21 09: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德经-5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帛书版: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而国家滋昏,民多伎能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无欲而民自朴。
白话文:以正道来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方法来用兵,以不扰害人民来治理天下。我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根据在这里:天下的法禁多了,百姓就越加贫困;民众的锐利武器多了,国家就越混乱;人们的心智和机巧多了,邪风怪事就越容易发生;法律越是森严,触犯法律的人便越多。所以圣人说:“我不特意做什么,百姓就会自我化育;我好清净,百姓自然就会走上正道;我若不生事,百姓自然富足;我无欲望,百姓自然就变得淳朴。”
<hr/>  本文与《道德经-3》表达了差不多的意思。
《道德经-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
这里重点说一下: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1、这句话的重点是“以无事取天下”,从通篇读下来的语气也是如此。因为“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好像是常识,老生常谈,是诸子的共识。而“以无事取天下”是老子提出来的,把他们放在一起,给我们的心理暗示就是“以无事取天下”也是被反复检验过变成老生常谈的东西。
2、为什么“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因为治国和用兵的追求不一样。
治国是讲究长治久安,追求的长久,所谓的“正”就是符合天下的意愿,把每个人当成平等的公民,取最大公约数,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如前文所说,要想天长地久,就要符合道,放在人身上就是要符合德。所以,一定要正。正是考虑到天下所有人,不仅仅是自己,是保证长久的方法。大部分治国官员乃至君主,都知道怎么样治国,无奈由于个人欲望,做不到。
《论语·颜渊篇-17》政者,正也。
而用兵是讲究奇,战场形式千变万化,战机稍纵即逝,各种影响因素无法用一个固定的模型来解释。而且大家如果都学过《孙子兵法》,道理我们都懂,那又怎么样取胜呢?那就看大家是否能理解更多的变量。所以出奇制胜。
《孙子兵法》做了总结:兵者,诡道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3、以无事取天下却是值得商酌的。如果说,“以无事守天下”可能真实性要更好一点。而“以无事取天下”好像就难以信服。当一个旧事物败坏的时候,必然还有残存的力量,不可能“无事”。武装斗争夺取革命胜利几乎是历朝历代,古今中外的必然。哪怕一个朝代再温和,也不可能无事,如武则天、王莽等算是温和了,陈桥兵变也算温和了,也不可能无事。
这里的无事,也是无为。不是为了个人欲望,是符合道的,符合天下人心,那么自然而然就可以获得天下。在老子看来,甚至就根本没有形成一个大国的必要,大家人人住在洞穴里也未尝不可,吃饱穿暖即可,重要的是追求道。
4、为什么天下混乱?因为人心多欲。为什么人心多欲?因为人制造出各种差别,有差别就有追求。所以消除差别是釜底抽薪,彻底的方法,让人心返璞归真。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8 18:24 , Processed in 0.08182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