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5|回复: 0

一叶知秋,蓐收之秘

[复制链接]

2

主题

4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3-4-19 17: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叶知秋,蓐收之秘
原创 一氏 一玹氏 20200806






———来自一玹氏00:0004:46

大地风起云涌,不碍时序立秋。
吾同不归风云,梧桐随顺时序。

梧桐知岁,一枝起,十二片春秋;
吾同刹那,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凤凰非梧桐不栖,天地非吾同不造。
凤凰鸣于彼高冈,梧桐生于彼朝阳。

吾有故事,一叶知秋。
天有必究,秋神蓐收。



一叶知秋

那或许是一个秋天,花儿流动着它最后的缠绵,风儿固守着它一直的不眠,装点着突兀天地间的灵山。

灵山峰顶光照大千,紫金莲上正襟端坐如来,广长舌出种种微妙之音,慈悲音,喜舍音,解脱音,无漏音,大智慧音,大云雷音,种种等等不可思大般若音,遍及娑婆世界十方国土。

大梵天王遥闻如是种种妙音,率众驾金碧绿羽大孔雀王,持梵天大婆罗华一篮,寻声来到灵鹫山,与此同时十方世界声闻、缘觉、辟支佛亦闻音而集。

大梵天王小步向前,双手奉大婆罗华篮,献于如来紫金下,顶礼而退,大众顶礼,敷座而坐。如来双目平静,闭口不语;众善知识双目有神,洗耳恭听。

时过良久,如来缓缓手起,拈下篮中一朵婆罗华,面带笑意,不生言语。万众丛中无丝籁,寂寥尽虚空,娑婆遍静谧。众人见得,错愕不知其意;迦叶惊愕,随之微笑顿起;众面面相觑越发不解,如来却微微点头肯定。

半响如来道:“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俗话的大概意思是:大家仔细着听,我有悟道孤学,可直接登临绝顶,不用文字直接成为,刚才已经传授给迦叶同学啦,你们要学,就问他去吧。这就是第一公案“拈花一笑”和“衣钵真传”。

第一公案那些未记录的现场片段,在特别的时间里则会被透露一些。话说会后,只见智慧第一的“舍利子”轻叹一口气,迦叶见智慧及多闻最为第一的舍利子这般忧心,心已知意却依然问询“以何为叹?”舍利子道:悲后世,悯众生。

迦叶陷入沉思,以法眼观未来众生,尽见得诸脉多是形存实亡,诸法多为曲解半知,一时间竟不觉垂下两滴泪来。舍利子见状,近前说道:“时亦有倒驾真身,三界法藏,去尘留真,不讲形式,教外别传,付嘱诸天”。

若干年后如来涅槃,承传重任迦叶担了起来,组织结集三藏,由阿难陀诵经,优波离诵律,诸长老将所诵之经、律检讨修订,第一次结集三藏的神圣大业完成,真理之光普照大地,流转无穷未来。

至公元前192年春,迦叶持金镂僧迦黎衣飞锡自耆崛山腾空来至鸡足,身坐中石莲花上,运不动智观三昧,遂以入定,以待弥勒出世,方行涅槃。

岁月更迭,公元2015年鸡足山下,一个叫“傲娇”的青年嘴里叼着只烟,但无法掩饰那浑身的书卷气,随后把一个傲娇的眼神飘到鸡足山顶。一路观山赏寺后,游历至天下第一门华首门迦叶入定处。虔诚叩拜,伫立良久,时间与空间模糊起来,恍兮惚兮,忽闻法界梵雷音。如此不觉间,恍惚返程,行至荒芜幽深处遇一衣襟凋零的头陀。

只见头陀年近古稀,面似雕刻却又略带轻和,纳衣凋零下藏着一副好身骨,左手持根古腾,双脚盘着莲花,呼吸不见动静,泛视不留余光,似乎天动地动就他不动。傲娇上前九十度弯腰,不由自主的问候了句“阿弥陀佛”。头陀示意这位年轻后生坐下息息脚,傲娇盘腿在他对面坐了下来,放松了一下身体,均匀了片刻呼吸,方才与头陀寒暄起来。

在迦叶的脚下,自然谈起“拈花微笑”的故事来,年轻人表示想听听头陀的教诲,何谓正法眼藏?实相无相?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头陀:“你虽然是四问,却只有一答;虽然只有一答,却有八万四千门法。这一答即是‘拈花一笑’,减劫众生虽然能得一答,却无了八万四千”、“尔知拈花一笑?”

傲娇:“拈花在此地,也在此刻,是名当下;当下之外没有别处、别时,是名当下。于刹那间历千千劫遍万万界,于生灭中超越生灭。此为实相无相,此即不立文字。四问只有一答,那‘当下’就是‘正法眼藏’‘教外别传’”、“这就是‘虽有一答’?然并没有什么用?”、“当下存于刹那,是名著佛,是名本体,是名大我,是名全知全能,是名如来,是名心体,是名不染,是名真如涅槃、普照一切、含藏万法,是名种种等等,终归‘拈花一笑’。”

头陀:“这等知见,三界鲜有,在世间也算稀罕,却没什么稀奇。从地球的西方望到东方,关于当下、觉知、空性、自性、圆满等等种种繁兴的学习、教化、践行、证实,都没问题且正确,所以没什么稀奇。”、“然,这所有的世间知见、行证、悟得姑且叫共法,却难能知我门内不共法,终是竹篮打水水中捞月。”

傲娇心理大惊,想自己精通经集律法,常闭关七七,常般舟七七,常念诵九九,得悟无生入得法忍,印证诸圣行解。听这老者的言外之意,竟然是门都没进?不禁悲从中来,悲自己为贤劫众生福德浅薄,悯这繁兴万有竟是渐行渐远。开口道:“我明白了,这‘教外别传’话中有话,教之内才传,门外的人不知门内的事。”

头陀:“教外别传,你领悟到的只是其中一个意思。传世的普遍会意指不依文字、语言、形象、方法等,以真印真,直悟无上境界,为教外别传,后人把禅宗又作别传宗,此教外别传之禅法。另一个意思的教外别传,指的是一个臻于无上正觉者会达到的自然现象,不传教外,这种传承已经没有。到弘忍把木棉袈裟交给慧能时的“教外别传”,又指了另一个意思,说的是门内已经全变味了不是法的土壤,要变革、要开创新风。这‘教外别传’非我门中人是不可能知道它全部意思的,至于门外那些翻译经文或是引经据典、讲经说法、修炼行证、本自具足,那不过是世间人自己流浪中的又一个故事罢了。”

傲娇:“所谓门里是指传承?还是指具体的出家弘道?亦或是六根不染?亦或是三皈具足戒?”、“教外别传,在每个宗教都有啊,儒道基督等的‘教外别传’与佛之教外别传有什么不同吗,这个‘教外别传’也是殊途同归吗?”

头陀:“门内,已不是门外了,一个门外的人就算知道了门里,也只是门外的知道,而非门内的知道。现在世间都不一定有完整的“门内”。只能说各自凭因缘。”、“最初的缘起是一个意思,但后世全部系统都殊途了,每一个圣人的教化因地制宜,每一个流传下来的系统都遵循成住坏灭,所以这些问题世人去思考,乱了心志,错了答案。”

傲娇不断点头,似乎明白了什么,不禁念起“自世尊拈花迦叶微笑而后,天开鸡足形胜...自世尊拈花迦叶微笑而后,天开鸡足形胜...自世尊拈花迦叶微笑而后,天开鸡足形胜...”。随后道:“尊者因何入门,缘起谁而入,因何与我说,缘起谁而来”。

头陀:“因累世善缘所积入门,缘‘三界法藏’教化而入,悲悯诸天饶益有情而承传”、“我今与你说,缘起此刻有另一青年名‘正生’正入此山,将于三界法藏座下承分身,这分身法藏会是你的引领,一叶知天而后立”。(关于‘三界法藏’的故事,另一篇会讲)

傲娇听后,只见树上轻轻飘零下一片叶子,已然是秋。他信手拈起这叶子,道:“迷时拈花,言下拾叶,谁知叶是花,水见花是叶”。随后又说道:“我是那‘正生’的分身,一花见面目,一叶会本尊,我即是分身法藏,你即是三界法藏”。

头陀听罢会心一笑,为其落发,两人向深山深处走去。一叶知秋在这个秋天赋予了新的内涵,正是:信手拾叶真自在,会心一笑天下白;而今承得拈花谛,休管其他幻与真。而此刻那‘正生’在虚云寺吟咏:拈出迦叶花莫学他露双脚来,按下文殊剑且共我吃碗茶去。








秋神蓐收

一叶知天者易,至知而后立者难;
知而后立者易,立而后知天立难。

东方传说里,有很多的神。在这很多的神里,有掌管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神明,春有句芒,手中一规;夏有祝融,手中一秤;秋有蓐收,手中一曲尺;冬有玄冥,手中一锤。东方句芒,身鸟人面。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北方玄冥,黑身手足,乘两龙。帝曰:“天地无私,四时不息。天地立,圣人故载。过极失当,天将降央。”

《淮南子·天文训》:东方,木也,其帝太昊,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其神为岁星,其兽苍龙,其音角,其日甲乙。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其神为荧惑,其兽朱鸟,其音徵,其日丙丁。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其神为镇星,其兽黄龙,其音宫,其日戊己。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其神为太白,其兽白虎,其音商,其日庚辛。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执权而治冬。其神为辰星,其兽玄武,其音羽,其日壬癸。

春夏秋冬,东南西北,青龙朱雀白虎玄武,木火金水等,源于围三垣四象、紫薇、北极、北斗、九大行星、庞大天体等而设计的天体物理,对应的也设计了人体物理,这在道学系统与古老的医学系统已记载并应用了万载。天人合一的系统是从物理、道理、真理完整三位一体的贯穿古老教化传承的,割裂的记忆比较零散了。

先有天体系统的完善,方有人体系统的对应;先有天体系统的臻于圆成,才有人间的顺天应人,这种对应关系包括了行坐住卧、家国天下、人伦风俗、政治生态。如后世的刑部尚书,就是又蓐收演化而来,即蓐收——司冠——刑部尚书。相应的古天师——冢宰——吏部尚书;古后土——司徒——户部尚书;古句芒——宗伯——礼部尚书;古祝融——司马——兵部尚书;古玄冥——司空——工部尚书;这是一段人类再修复不了的记忆。

蓐收诸神之前是造化,造化同圣人共化,最后形成了今天的自然界,自然界中才有我们的“小天地”,小天地中方有春夏秋冬四季周流不息、万物繁衍生息不止。天师、句芒、祝融、蓐收不是一个人的名字,细微说是类似一个官名或是一个体系,是族群的的原始概念;大处讲是自然界不同的力量系,这种力量系分别叫“木火金水”,土参与四者。因此人伦的“仁义礼智信”是顺应天常的“木金火水土”。人无信而不立,最初说的是天道之德;信为道源功德母,一直说的是道之天德。

立秋时节,简要说说蓐收。经曰:又西二百九十里,曰泑山,神蓐收居之。其上多婴短之玉,其阳多瑾瑜之玉,其阴多青雄黄。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其气员,神红光之所司也。

传说中秋神蓐收左耳上盘着一条蛇,右肩上扛着一柄巨斧。经上说他住在能看到日落的泑山,上面有很多希世美玉。蓐收耳朵上的蛇寓意着生生不息。蓐收肩上的巨斧,讲述他是一位刑罚之神。在天地间,四立之立秋,万物始萧,杀气渐起。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那句俗话叫“秋后算账”“多事之秋”,描述天道教化系统里就算问罪、处罚都讲季节。古时处决犯人,都是在立秋之后,叫秋后问斩。蓐收为天之刑神,也是人之刑神。

蓐收轮岗,这天地间的杀气不全是我们所理解的杀意。同时也是生长收藏的周流,万物行走过春生夏长“”果地”圆满,人亦是,庄子说“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秋为矩,矩者,所以方万物也。”秋神手中那把尺子,它规矩万物,管理万物。“人”也属于万物,这规矩是对人的教化、指引。“赏罚应春秋,昏明顺寒暑”,天道的赏与罚,在天的律法是通过春和秋两季木火相得益彰而秋后取舍,在人的律法是以仁义为律法而于秋后结算账目。尊天治命,行事治心,人则不逆于道。

蓐收所用十二音律是夷则,蓐收立秋,天地循环至“义”的力量,五色、五行配四时,秋为金,其色白,方位西,在乐为商,对应内臓为肺。西方曰秋,秋者,愁也。愁之以时,察守义也。“心”上之“秋”,如果春之礼火、德之信土缺失,就不能春华秋实,反求诸己可见信土能否承载、智水有无滋润、礼火有无光明,不但能治病,还能成佛。王凤仪的“化性谈”了解一下。

天道循环有常,春去秋来,斗转星移,四时之度,治人事天,顺天应人,这是“顺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的基本意思,这是古人留下的遗产,这是敬天法祖的内涵,这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别意。



立秋的歌

一候凉风至:否卦,初六。
二候白露降:否卦,六二。
三候寒蝉鸣:否卦,六三。

凉风习习,云淡天高,好一片人世秋。
白露剔透,晶莹朱润,好一颗摩旎珠。
蝉鸣幽远,十方同响,好一弦衬青天。

灿烂辉煌终归缤纷零落,
一体清浊同悲体。
烟柳繁华不离风露荣枯,
一线蓝天不染尘。

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便是全部。
秋神蓐收曲尺法度,暗香流动。






《秋歌》

大地风起云涌,不碍时序立秋。
吾同不归风云,梧桐随顺时序。

梧桐知岁,一枝起,十二片春秋;
吾同刹那,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凤凰非梧桐不栖,天地非吾同不造。
凤凰鸣于彼高冈,梧桐生于彼朝阳。

吾有故事,一叶知秋。
天有必究,秋神蓐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8 18:31 , Processed in 0.09254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