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9|回复: 6

为什么古代大医学家很多都是道士

[复制链接]

1

主题

3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3-3-26 16: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白云观 2023-03-15 20:00 发表于北京
图片

道家修炼,贵在真修实证,行一步有一步之效验,而且时刻不离人体本身。离开人身,所谈皆假。历代祖师留下的丹经著述,都是通过自己身心验证得出的结论,是“理法合一”的。

通过种种修炼方式而达到生命永驻的境界,这是修真之士的神圣选择,也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目的。在此过程中,中国古代道士亦展开了对生命的大敌即死亡的持久的反抗,在他们对生命奥秘的探索中,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在有意无意之中踏入了医学的疆域。

图片

(资料图)

既然道士们生活中的种种修炼方式目的在于养生益寿,那么这些修炼手段便自然与医学有不解之缘,因此对中国古代医学甚至世界医学的发展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古代社会巫医不分,巫师又兼医师的角色,他们除以种种巫术为人消灾除病外,同时也以药物为人治病,比如《山海经·海内西经》中即有巫彭、巫咸等巫师“皆操不死之药”的说法。

到了秦汉时期,在众多神仙方士中更不乏掌握一定医药知识之人,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据说很可能即为秦汉以来的神仙方士整理汇编而成。道士们在这方面的成就比之于古代巫师和神仙方士,堪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们通过自己的修炼实践或直接的行医实践,在病理学、药理学方面做出了诸多贡献,其中医术高明者也不在少数。  

图片

(资料图)

如葛洪既为一代高道,又是著名的道教医药学家,由其撰写的《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等医药著作,在疾病防治、药物性能鉴别、养生保健等方面,可称得上是中医史上的经典之作,而对于某些疾病和传染病如天花、结核病、恙虫病、急性黄疸肝炎的记录和认识,以及对免疫方法的认识和以免疫法治病等,则在中外医学史上均有首创之功。此外,在《抱朴子内篇·仙药》中,葛洪对于药用菌科生物和植物的药性功能及用法的记叙,亦贡献甚巨。

图片

(资料图)

南朝高道陶弘景对中医的贡献则突出地体现在药物学方面。他一生撰写了大量医学著作,其中的《本草集注》在系统整理、全面总结前人药学经验,以及创立新的药物分类法等方面,功盖后世。唐代的《开宝本草》、宋代的《证类本草》、明代的《本草纲目》,在药物分类法方面均受其影响。

图片

(资料图)

至于被奉为“药王”的唐代高道孙思邈,更是一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神医”,他修道炼丹,又兼行医看病,在中医方剂学、本草学、各科疾病防治以及整理《伤寒论》等方面均成就斐然,至于《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二书,堪称中医史上的宏构巨著。孙思邈的医学成就,是道门的一大骄傲。除上三人外,道士中精于医术者还大有人在,这里难以一一介绍。

总之,从道教的性质以及道土修炼的目的两方面来看,道士们的修炼方式除了其终极目的之外,亦有与医学科学相通的一面,这是有其内在的必然性的。

道家与中医极为深厚的渊源,所以在学习中医与传统文化关系时,重视道家在其中的地位,这样才不致于数典忘祖,正确认识中医,为中医在新时代的振兴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发表于 2023-3-26 16: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仙风道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3-3-26 16: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孙真人,其实不只是道人,他也是典型的佛教徒。还有,龚廷贤也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3-3-26 16: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嘛,儒释道思想有其差异,但也有其相通性。这种相通性正好与医学的理想共鸣看,故医家学道学儒学佛很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3-3-26 16: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举个例子,观世音菩萨与慈航真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3-26 16: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并没有中医这个名字和行业,一直是修道之人的工作。后来到了陶弘景开始,由他提出来,可以由非修道之人学习黄老之术,这才有了中医。后面学中医的一般都是读书人,应该懂的,一开始修道的都是有文化的高知阶层。后面这些读书人因为学的儒家,所以学习中医加入了一些儒家的思考方式和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手云集 果断围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7 00:43 , Processed in 0.10344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