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9|回复: 0

《道德经》第79章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3-1-18 13: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爸拍的荷花

和大怨,
必有余怨,
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
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
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
<hr/>    我手头上有一本《老子注释》,出自一个本来以出版文学小说见长的出版社。本书作者在古文献业界应该有些重量,官位不小,著作覆盖诸子百家。他认为原文的第一句前还应该有一句”正言若反“ 。他的译文:符合真理的直话,倒好像和一般情理相违背。调和深仇大恨,一定会有余留的仇恨,这怎能称得上是好呢?因此,圣人持有券契却并不向人索取所欠的债。有德之人只持有券契,无德之人才负责收取赋税。自然规律没有偏爱,它永远只是帮助善良的人。
    这段解释,咋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问题,然而仔细一琢磨,疑问丛生。“正言若反”这句,和下面的文字内容逻辑上并没有任何特别的联系,有它没它对于本章内容好像并没有特别打的影响。在帛书版老子里,并没有这句。然后下句的解释也很费解,怎么读这句,都像是在说“调和大矛盾这种做法不可取,因为一定会有余怨不可消除”。因为古汉语的表达方式过于洗练,所以我觉得这里的重点并非在“调和”这个动词上,而是强调“大怨”。“怨恨,尤其是大怨恨,无论怎样经过调解,仍然会留下怨恨。”老子这里的大怨,应该是指杀人这种最为后果恶劣严重的行为。能成为“大”的“怨恨”,无过于国家间战争行为了。放眼古代社会,无论世界的那个角落,充满着各个群体相互间的仇恨史。亏得冷兵器时代武器的杀伤力不足,要是都有现代武器这般威力,人类社会能否像今天这般繁荣都得打个问号。
     所以我觉得老子这里就是想说,“能好好和别人相处,就尽量避免产生不可调和大矛盾的可能,别动不动就打打杀杀,穷兵黩武,这样导致的仇恨将绵绵不绝。”
     草草翻看了《道德经》之的感觉:老子作为一个两千年前享有读书识字权利的贵族,他这部书的阅读对象是君王贵族们,所谓的统治阶级。他应该是个怀有悲悯之心的智者,能感受到普通人的疾苦,也从中看到如何稳固政权统治的方法。《道德经》不可能单纯是本现代意义上的哲学著作,因为从古至今,无论东西方,宗教,哲学,政治,文学被紧紧的绑在一起,有时甚至难以加以区分。
     所以这里的“大怨“,应该是指战争,而并非南怀瑾先生本篇所讲,”说明人天生喜欢怨恨,爱埋怨的心理是天生的。“ 这里的“怨”,和“埋怨”这种个人的心理情绪体验不应有什么大关系。南怀瑾先生《老子他说》上部读完的感觉还是不错的,不去管内容理解的差异,但就他想把老子的思想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让更多的普普通通的人能容易接受,他的这番努力我觉得非常了不起。但是《老子他说》下部不知怎的,质量远不及上部。这篇里,南怀瑾先生教导读者不要动不动就不满意就已经很生硬了,“人要做到样样好是不可能的,因为把大怨和平化解平和了,那些小怨又会变成大怨了。” 这句好吧,是想调和婆媳矛盾吗?!
    这里南怀瑾先生对于“左契”的解释就更古怪了,“指大的原则,守住大的原则就可以了,不必去责备他人。“ 好吧,《老子他说》,既然名为他说,自然会用另一种方式来读解,大概是我悟性太浅,理解不了。大部分对于”契“的解读为“契约”。“因此,圣人凭契约关系来确立自己的主导地位,绝不无依据地责成于人。”不少网站这么解读"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下文中,“有德司契”,契出现了两次,并且第一个“契”并非单独出现,而是“左契”,一个完整的名词。《易经·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易经》这里讲明了,”书契“应该是官员任用凭证之类。”左契“,更应该有别于”契“,也许是指”有任用高级官员权力的凭证“。 能在老子那个年代任用高级官员并且是圣人的人,除了最高统治者还能有谁,所以这里的”左契“,该是玉玺一类的权利符号吧?!而高级官员的任用,则是通过”契“。因为一般高层官员,在老子那个时代,是被认为是有”德“的人。而那些”德“不足的人,则“司彻”。“彻”说文解字里说了,原为负责打扫清理祭祀后事,后衍生成管理税收。古代的税收工作是件应该是件不轻松的差事,需要有和大量人打交道的经验,快捷的应变能力,和好的体力。读过古代英国老百姓怎么对付国王派来的税收官的各种故事后,就知道税收官真是一件需要相当能力才能全身而退的差事。“司彻”的人,应该是各级高级官员手下具体办事的人员。“司契”者决定要做什么,决定方案,然后把工作布置下去,交给”司彻“的人管理具体操作。
    帛书老子里这一章的名字叫”右介“,在”德经“部分,没有左契这个词,而是”是以圣人持右介“。介这个字很有趣,原来是指身着甲,不曲身行跪礼之人。如果周朝以右为尊,那么老子原文里“右介”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但是目前我还不知道这个右介到底是什么。
    顺着这个意思,最后一句就容易理解了,“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天不会额外的偏向特宠某些人,有德的人自然就可以“司契”,能干的,但是“德”不足的人可以“司彻”。现代语境里也就是按照个人的资质能力给予相应的工作及岗位。有点像老子对于国家管理者的人事任用建议。
    “有德的统治监察契约的订立与履行,无德的统治注重于税赋的收敛,只索取无条件的单向供奉。完善的系统运营机理是普遍平等,无所偏爱,但又具有奖掖良善的健全功效。”看到老子翻译网站http://www.daodejing.org这句译文,个人觉得挺不错的。
“自然规律没有偏爱,它永远只是帮助善良的人。"《老子注释》。善良,是个带有情绪的,人为界定了价值的形容词。如果不加以解释定义,在日常生活里,带有很大主观成分。既然自然规律没有偏爱,它如果判断何为善良,何为不善良?又如何只是“永远帮助”?有时觉得,知乎上很多作者的文字,比很多”专家们“的见解来得清晰有条理的多。常年生活在种”朦胧“语境里,时间长了,视野视力也会受到影响吧?!
    最后还是顺便熟悉下理查德·威尔海姆(Richard Wilhelm)的德文译文。
Versöhnt man großen Groll,      
und es bleibt noch Groll übrig,      
wie wäre das gut?      
Darum hält der Berufene sich an seine Pflicht      
und verlangt nichts von anderen.
Darum: Wer  Leben hat,      
hält sich an seine Pflicht,      
wer kein Leben hat,      
hält sich an sein Recht.   
    这里有点搞不懂天才威廉的译文从那个版本翻译而来的。最后两句很费解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8 18:15 , Processed in 0.07911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