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8|回复: 2

老子思想体系与人类共同价值观

[复制链接]

1

主题

3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2-9-20 17: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德经》在不久的的将来很有可能成为全世界都能接受的一种共同价值观。
为什么说《道德经》有可能成为人类共同价值观?
《道德经》历来被视为玄学,读起来似懂非懂,引发人们好奇心。经文中处处是千古名句,令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但细究上下文,却又是东一榔头西一棒,不断跳转话题,犹如天书,令人一头雾水。
其实玄学并不那么玄,问题出在《道德经》最初的传承上。老子最初的《道德经》文本与人们今天读到的文本有天壤之别,原因是老子初本的章句顺序被后人完全打乱了,绝大部分章句都还是老子原句,但句与句之间的顺序彻底穿帮了,而且乱的十分离谱,所以今天读起来上气不接下气。
老子初本是啥样?
结构非常简洁。《道德经》的整个理论体系就建立在两条公理之上:“对立统一”原理和“公平公正”原理,《道德经》的所有结论都能从这两大基本原理推演出来。请注意,是推演,像数学公式一样一步步推导出来。还原版《道德经》已经用实践对此作了证明。
说《道德经》可能成为人类共同价值观,是因为“对立统一”和“公平公正”这两大基本原理是人类能广泛接受的两条公理。
“对立统一”原理有两大内涵,一是对立面始终存在,二是对立面互相转化。有左必有右,有强必有弱,有生必有死,这是对立面始终存在。弱小能长壮长大,生命从诞生的一刻起就在走向死亡,这是对立面互相转化。毫无疑问,这些已是人类共识。
老子的“公平公正”原理也有两大内涵,一是公平分配原则,二是纠正不公原则。公平分配原则是指世间万物,天地人等都是平等的,资源共享,利益均摊,是个天人一体的概念,涵盖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而具体到人类社会,又意味着财富和权力的平等均衡。纠正不公原则是指对任何不公现象的纠错机制,一旦出现不公,便会遭到打击甚至清洗,已维护整个系统能按照“公平公正”原则持续运转。
老子观天道而识人道,指出唯有天人同道,才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公平公正”是天道的标志,也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
还原版《道德经》是怎样还原老子初本的?
还原版《道德经》的最初尝试始于2018年,当时产生了要从《道德经》章句中提炼出逻辑架构的想法。但不同于人们今天常用的思维导图方法,我选择了公理体系方法。我的老本行是数理经济建模,在国外读博士期间导师专门为我量身定制了一套课程,用数学系研究生的几门课替代了经济专业的某些课程,因此养成了用数学方法思考的习惯,而公理体系就是现代数学的基础。
还原老子初本的方法就是数理模型分析方法,也就是通过观察事物表象去构建底层的理论模型,找出驱动表象的内在动因,再运用理论模型从动因出发作正向演绎,一旦重新导出事物表象,就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成功。比如亚当·斯密的理论,通过数学建模就可以得出结论,只有当个人财富都相同时,才能达到社会均衡,如果出现了贫富不均甚至两极分化,则个人利益最大化将导致社会崩溃。
数理模型分析方法,继承了经典物理学的理论模式,即根据自然现象去还原内在的运动规律。当人们揭开种种迷惑我们自觉的面纱,会惊讶地发现,千姿百态的自然现象背后,原来就是那么几大牛顿定律,世界的本质竟如此简洁而优美。
传世本《道德经》呈现的是一片眼花缭乱的千古名言,它们就是千姿百态的表象,决定这些表象内在关系的就是老子的理论基础。一旦还原出老子思想体系的“物理学定律”,所有老子的论断便都能用它来解读、来表达,就好比牛顿定律可以解释一切物体的运动现象。然而,令人们无比惊讶的是,老子全部理论的基础竟然只是两大基本原理,极其简洁而优美。
这两大基本原理就是“对立统一”和“公平公正”,前者决定了老子思想的自然法则,后者决定了老子思想的社会价值观,两者相辅相成,构建了老子思想的完整理论体系,诠释了一句句耳熟能详的千古名言。《道德经》的所有论断,都能通过逻辑演绎从这两大基本原理导出!
还原后的老子初本分老子自序、道论和德论三部分,知乎专栏“还世人《道德经》原貌”已发布了前两部分。从读者的初步反馈来看,大家普遍认为还原版逻辑顺畅,概念明确,让人正真读懂了老子。这种反应并未出乎预料,因为在公理体系方法下,至始至终答案都是唯一的,一切概念先有定义,再有分析演绎,从而彻底终结了两千年来千人千解的老学怪相。
从还原出的老子初本可以推断出几个有趣的结论。首先,司马迁《史记》记载的老子为过函谷关而留下五千言的说法,基本可以断定是个大乌龙,是函谷关关令尹喜子弹自唱的一曲动听的歌谣。老子应该没有直接传人,最初发现的老子原本很可能有相当部分是散简,未编排成册,原因无法想象。第一个得到这批竹简的后人,根据自己有限的认知,连蒙带猜,将散落的竹简编撰成册,导致最初流传于世的版本就已经与老子原文相去甚远。
“对立统一”原理在老子初本中的表述
“对立统一”原理在传世本《道德经》中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对立统一”原理有两大内涵,对立面是在存在和对立面互相转化,老子分别用两个章节对此作了阐述。
还原版《道德经》“有无相生”章(括号内数字为王弼本章序):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亚已。(2)
皆知善,此其不善已。(2)
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后之相随。 (2)
故物或行或随, 或炅或淬,或培或堕。 (29)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11)
撚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 (11)
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 (11)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1)
原文今译:
天下都知道什么叫好,是因为有不好作比较。
都知道什么叫善,是因为有不善作比较。
有无共生共灭,难易相辅相成,长短互为衬托,高下相得益彰,音声一唱一和,先后形影相随。
因此,有引领就有追随,有炽热就有寒冷,有兴盛就有衰败。
三十根辐条汇集于同一车毂,车毂的圆孔,正好安装车轴,于是能做成车辆使用。
黏土加水和成了泥用来做陶器,陶器里是空的,正好用来装东西。
盖房子修门窗,打造了室内空间,正好供人们居住所用。
所以说,有创造了条件,无发挥了作用,有无为实现共同目标达成了统一。
这一章是老子对“对立面始终存在”的阐述。分上下两段,类似经说体,上段为经文,强调了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并且是共生共灭。下段为举例说明,以“有”、“无”为例,说明了对立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共生共灭的同时,又相互依存,是命运共同体,为达成彼此共同的目标两者又统一在了一起。
命运共同体是“有无相生”这个例子的重要内涵,而传统老学往往只看到了“无”的用处,完全没有认识到“有”“无”是命运共同体,为了大成目标缺一不可。房子没有墙和屋顶怎么住人?是房屋和室内空间的共同作用让居住成为了可能。
还原版《道德经》“反者道之动”章(括号内数字为王弼本章序):
反也者,道之动也。 (40)
弱也者,道之用也。 (40)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0)
天之道,利而不害。 (81)
人之道,为而不争。 (81)
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22)
桎而盈之,丕不若已。(9)
湍而群之,不可长保。(9)
金玉盈室,莫之能守。(9)
贵福乔,自遗咎。(9)
攻述身退,天之道。(9)
原文今译:
道推动万物的运动是轮回往复。
道驾御万物的准则是尚弱抑强。
天下万物都是从有开始的,而有又是从无转化而来的。
天道的准则是,维护整体利益不受伤害。
人道的准则是,有所作为而不争名夺利。
只有不为利益而争的人,才没有人会去与他相争而最终胜出。
水倒满了再倒就要满出来,到了这一步就应该收手了。
靠外力聚集起来的东西,最后终将散去而不能长久。
珍藏了满屋的金银财宝,也同样是难以守住。
追求大富大贵,恰恰就是为自己埋下了祸种。
攻击对手一旦结束,身体就要退回原位,这是天道的生命周期律。
这一章是老子对“对立面互相转化”的阐述。同样分上下两段,类似经说体。上段给出了“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定义,可视为是经文。下段列举了六个例子,阐明一切事物都有其生命周期律,它们是“反者道之动”的具体体现。“反者道之动”就是老子用于表达“对立面互相转化”的专门术语。
这一章的表述,传世本《道德经》已不能完整展现老子思想。传世本保留了老子“反者道之动”的定义,但却缺失了“弱者道之用”的定义,相关定义被肢解到了传世本第81章和第22章,导致两千年来人们对何为“弱者道之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反者道之动”是说,一切事物都必然向其对立面转化,婴儿要长大,太阳要落山,生命周期主导一切。而“弱者道之用”则是说,柔弱胜刚强,表面上是你强我弱,到头来却是我强你弱,表象与本质形成背离。换言之,表面的强弱是假象,真实的强弱恰恰与表象相反。因此若要求得正面,势必从反面入手,这是老子辩证思维的精髓。
“生命周期律”是“对立面互相转化”中比较直观的现象,相对容易理解;而“弱者道之用”则是“对立面互相转化”中相对复杂的一种现象,它的决定因素是“公平公正”原理。因为传世本《道德经》几乎完全偷换了老子的“公平公正”原理的概念,导致两千年来人们无非正确认识“弱者道之用”的本质,成了传统老学的一个重灾区。
“公平公正”原理在老子初本中的表述
如果没有还原版《道德经》,恐怕没有人会认同“公平公正”原理是老子理论的核心思想。老子对这原理的原始表述,完全由于后人对原文的误读而被彻底篡改了。老子有关“玄同”和“三宝”两章的原始论述,基本给出了这一原理的完整表达。
幸运的是,楚简《老子》依稀保留了老子“玄同”的最初写法,为我们还原老子初文提供了宝贵的文献依据。但楚简《老子》相关章句中,出现了若干生僻字,学界对这几个字的释读,完全被传世本所误导了,以至于直到今天,老子“玄同”的原始定义仍然鲜为人知。
还原版《道德经》“玄同”章(括号内数字为王弼本章序):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77)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77)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77)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77)
(hàn,捍)其穴,赛其门。(56)
和其奕(光正),同其誾(yín,中直)(56)
挫其奰(bì,强横),解其忿。(56)
是谓玄同。(56)
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56)
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56)
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56)
故为天下贵。(56)
原文今译:
天之道,它就好像张弓搭箭一样。
瞄高了就要向下压,瞄低了就要向上举,弓拉得太满就要放松点,弓拉得不足就要加把力。
天之道,是取之于富余用以补尝不足。
人之道则完全不同,是取之于不足用以供奉富余。
天道与万物同在,守护在家中,相伴在旅途。
天道待万物公正,与光明磊落携手,与中直公正同在。
天道待万物平等,挫败强者盛气,排解弱者忿满。
这就是“玄同”。
因此,天道不能求之以亲近,也不能求之以疏远。
不能求之以谋利,也不能求之以祸害。
不能求之以富贵,也不能求之以贫贱。
正因如此,天道才能为天下万物所遵奉。
本章就是老子对“公平公正”原理的原始表述,老子的术语是“玄同”。“玄同”具有三大内涵:首先,“玄同”意味着道无处不在,这是“玄同”的基础;道生万物,但不同于物生物,道生物后母子永不分离,始终一体。其次,“玄同”意味着道始终是公正的,绝不厚此薄比,因此任何试图通过得道而达到某种目的的尝试,都将是痴心妄想。最后,“玄同”意味着道又始终是公平的,这种公平不仅体现在分配制度上,万物恩泽均摊,而且还进一步体现在对平等的维护,对任何不平等现象的纠正,表现为不断的再平衡。
老子对“玄同”的原始定义被传世本改的面目全非,几乎与“道冲”的表述一模一样,老子本义荡然无存。而传统老学对篡改后文句的解读,完全被误导到了修道的层面,将“玄同”视为修行所要追求的一种境界,与“公平公正”原理八竿子达不到一块。这是“公平公正”原理被篡改的第一个例证。
还原版《道德经》“扶俄有三宝”章(括号内数字为王弼本章序):
天下谐,谓俄。(67)
扶俄有三宝,恃而保治。 (67)
一曰滋,二曰佥,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67)
滋,故能用;佥,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 (67)
今舍其滋且用,舍其佥且广,舍其后且先,死矣。 (67)
夫滋,以弹则胜,以守则固。 (67)
天将聿之,焉以滋垣之。 (67)
用于敢则杀,用于不敢则枯。 (73)
此两者,或利或害。 (73)
天之所压,孰知其固? (73)
天之道,不弹而善克,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 (73)
弹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73)
原文今译:
天下乱象得以横行,是因为有失公正。
维护公正有三大法宝,守此大法天下必长治久安。
一是我养你,二是大家都一样,三是谁搞特殊化干掉谁。
唯有我养你,才管得了你;唯有大家一样,才能让所有人接受;唯有不搞特殊化,才能当得好领头羊。
假如不养你又要管你,不公平又要让大家接受,搞特殊化还掌握了实权,则崩溃无疑。
养是生杀大器,进可攻,退可守,攻必克,守必固。
老天要养谁,就会让他浸泡在生命之泉中。
该养的则生命之泉源源不断,不该养的则生命之泉断供枯竭。
之所以区别对待,是因为前者有利后者有害。
老天发起威来,究竟会是啥样?
老天的手法,未出手就已搞定,无需求助,不请自来。
一旦出手则片甲不留,天网无边无际,看似空空却一丝不漏。
本章是老子对道究竟是如何维护“公平公正”原理的原始表述,老子的术语是“扶俄有三宝”。老子的完整表述在传世本中被割裂成了首尾不相连的两章。熟悉《道德经》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老子的原始表述几乎每一行都与传世本不同,大的模样还在,但内涵已毫无相近之处,其中的改动大多是因为后人对老子初文的误读所至。
还原版《道德经》讲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三宝”是到治理宇宙的三大准则,而不是修为的三种品格。道不仅生万物,而且还养万物,养是道的生杀大器。道通过“养”与“不养”来决定万物的去留。遵循“公平公正”法则者留,不遵循“公平公正”法则者去,标准明确,操作简单,没有丝毫含糊之处。
传世本《道德经》不仅将“三宝”改成了“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而且将整篇逻辑也都作了置换,再次将道治理宇宙的论述移花接木成了个人修为的准则,并套用儒家思想对人的品格作了一系列解读,鱼目混珠,以假乱真。
还原版对老子这两章的校订,坐实了老子的“公平公正”原理,颠覆了传统老学的理论体系,证明了“公平公正”原理与“对立统一”原理一起,是老子理论的两条公理,老子理论是建立在公理体系之上的严密哲学体系。传世本《道德经》彻底偷换了“公平公正”原理,两条腿砍去了一条,是的两千年来流行的《道德经》成了不折不扣的“半部老子行天下”。
什么是“公理体系”方法?
“公理体系”又称“公理化方法”,最早的尝试出现在公元前300年古希腊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中,这比老子《道德经》的成书时间大致晚200年。但最初的“公理化方法”并不完善,直到19世纪末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发表了《几何基础》,才有了现代数学的“公理体系”。
“公理体系”是一组基本假设,其合理性是一致公认的,所以无需加以证明。某一理论的“公理体系”是该理论的全部基础,以至于该理论的一切结论都可以从“公理体系”推断得出。构成“公理体系”的一组基本假设必须满足三大要求:(1)相容性,即这些假设彼此不发生冲突;(2)独立性,即这些假设中的任一条件不能通过其它假设得到;(3)完备性,即整个理论不会涉及基本假设之外的其它假设。
“对立统一”和“公平公正”两大原理就是构建老子理论的两条公理,它们满足“公理体系”的相容性、独立性和完备性三要素。还原版《道德经》的“微遗固,固从使”一章,就是老子对“相容性”的直接证明。老子的术语不同,但背后的数理逻辑与今天人们的理解没有不同。
其次,公理体系决定了老子理论是完备的。老子理论之所以完备是因为其简洁,整个理论只涉及四个变量:正与反,增与减。一切运动变化无非是正反转换,以及强度的增加与减少,而决定究竟是增加还是减少也只有两个法则,要么是生命周期律,要么是系统的平衡,即“对立统一”和“公平公正”两大原理。
今天人们或许会质疑老子时代是否存在形式逻辑,甚至认为逻辑学是西方的发明,这显然是对老庄思想缺乏深入了解。老庄在中国先秦思想史中是两朵奇葩,老子的“道可道”章和庄子的《齐物论》中都运用了数学上的反证法或逻辑学中的归谬法;老子对“无为”的定义以及庄子《天道》中对“无为”的表述实际上都是典型的“集合论”语言,“无为”与“有为”的关系就是“补集”与“原集”的关系;老子的“道”说白了就是“宇宙”的“反空间”,通过“已知空间”构造“反空间”(求逆变换)就可以求解“道”。术语虽然不同,逻辑完全一致。
数学和逻辑学不是今天的发明,而是道设计宇宙时运用的规则,古往今来从未改变。老庄和欧几里得们不过是捷足先登,超越了同时代的人们而已。而老庄之所以不被后人理解,相当程度上也是因为后人缺乏相应的逻辑训练。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老子公理体系只引进了“公平公正”这一唯一价值判断,在公理体系下,老子思想不接纳“仁义”、“慈爱”、“勤俭”等价值观,类似解读都早已脱离了老子公理体系,或是以儒解老,或是以佛解老,又或是以他说解老,但绝非以老解老。
老子思想体系与人类共同价值观
还原版《道德经》向世人展示,“对立统一”与“公平公正”是老子思想的两条公理,从两者出发,运用公理体系方法,可以搭建起老子理论的整座大厦。这个理论体系在内涵上是完备的,在逻辑上是自恰的,在结论上是完美的,完全经得起数理逻辑的检验,但却超越了现代科学实证主义的局限,是一个科学的、直至今日仍然有前瞻性的哲学体系。
今天许多人无以为“对立统一”原理是西方哲学的产物,从赫拉克利特到黑格尔,完成了辩证法的革命。但实际上,老子的思想中已体现了完整的辩证思维,辩证法的体系已经形成,这甚至早于赫拉克利特,也比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思想要更为完善。这种辩证思想在中华文明中有突出标志,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的中医理论。
值得注意的是,东西方文明在老子思想的两大基本原理上是交汇的。“对立统一”原理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智慧,也是西方哲学的明珠,老子思想也因此在西方文化中享有很高的地位。记得当年在国外读博时,住在一对加拿大夫妇家中,丈夫是爱丁堡大学毕业的外科医生,就常常爱与我谈论老子,乐此不疲。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调查,《老子》一书是继《圣经》之后圈钱发行量第二大的图书。老子思想走向世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远比孔子学院更容易融入西方文明体系。
“对立统一”原理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命运共同体”思维,这在今天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都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今天,个人利益最大化主导了人类思维的节拍,将人与人或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简单地认为是纯粹的竞争关系,只见竞争不见合作,导致各种内卷和资源的浪费,形成了负面的文化效应。而“命运共同体”思维既看到对立,更强调合作,通过合作实现集体利益最大化,它或许能引领人类文明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世界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人类文明也正在面临二战以来最大的挑战。经济上,国内外共识是2030年中国GDP将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中国成为引领世界的力量只是时间问题,而要正真成为引领世界的力量,除了经济,自然还要有文化,要能在文化上占据世界文明的制高点。“对立统一”与“公平公正”,不仅代表了中华文明的智慧,也体现了人类对平等自由不懈的追求,为打造人类共同价值观提供了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5-2-10 16: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了个去,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5-3-22 02: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秀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6 21:02 , Processed in 0.10612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