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9|回复: 0

《道德经》笔记-第2章

[复制链接]

1

主题

3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3-1-7 10: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弗辞,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hr/>2.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就不是美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就是不善了。
所以有和无相生化,难和易相转成,长和短相显形,高和下相倾望,音与声相鸣和,前和后相接随,恒常之道。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施行无言的教化方式。利济万物造作而不自矜,生养万物而不专用,泽及万世而不为巧,功成业就而不自己。
正因为不自居功,所以物不能去。
<hr/>3. 注释

a. 声和音。

从二者产生先后看,声产生于发音器官的启动之时,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可以在发音器官启动时就能感受到;音产生于发音器官的闭合之时,可以在发音器官闭合的时候感觉到;从二者的指代范围看,声一般指的是发出的响度,指声音大小的强弱程度或指乐音的高低,音一般指音色,指音的频率,频率越高,则音越高;从二者性质看,一般只要发出响声都可以算是声;音则要有一定的振幅频率,才可以发出来。
b. 六对。

宋徽宗批注曰:“太易未判,万象同体。两仪既生,物物为对。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此六对者,群变所交,百虑所生,殊途所起,世之人所以陷溺而不能自出者也"。四时之行,万物之理,俄造而有,倏化而无。其难也,若有为以经世,其易也,若无为而适己。但此相对之心,实为对待之境,佛家曰“分别心”,实为众生之迷蕴,岁皆道之所寓,而去道甚远,不宜,不妥。



无分别心,方可得实相。

c. 无为&无言

清世祖曰:“以常道处事,而事出于无为;以常名行敎,而敎出于不言”。
<hr/>5. 旁证1——王弼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美者,人心之所乐进也;恶者,人心之所恶疾也。美恶,犹喜怒也;善不善,犹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门,故不可得偏举也,此六者皆陈自然不可偏举之明数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自然已足,为则败也。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智慧自备,为则伪也。功成而弗居。
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使功在己,则功不可久也。
<hr/>6. 旁证2-苏辙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声音之相和,前后之相随。
天下以形名言美恶,其所谓美且善者,岂信美且善哉。彼不知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声音、前后之相生相夺,皆非其正也。方且自以为长,而有长於我者临之,斯则短矣。方且自以为前,而有前於我者先之,斯则后矣。苟从其所美而信之,则失之远矣。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当事而为,无为之之心;当教而言,无言之之意。夫是以出於长短之度,离於先后之数,非美非恶,非善非不善,而天下何足以知之。
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
万物为我作,而我无所辞。我生之为之,而未尝有,未尝恃。至於成功,亦未尝以自居也。此则无为不言之报,其为美且善也,岂复有恶与不善继之哉。
夫惟不居,是以弗去。
圣人居於贫贱而无贫贱之忧,居於富贵而无富贵之累,此所谓不居也。我且不居,彼尚何从去哉,此则居之至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8 01:42 , Processed in 0.13839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