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9|回复: 0

道德经的理解与修证——第三十八章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3-1-5 18: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道是理论基础,德是符合道的行为规范。
道常无为,所以最上乘的德就是清净无为,无需表现出来,这样才是符合道的;
道无不为,所以一般的德只要求不影响清净无为,做什么都可以,只是这样不算完全符合道。最接近的做法就是:物来则应,事过不留。能做到也算是修道的入门。
所以上乘的德就是清净无为,是没有目的的;一般的德也是清净无为,但它是有目的,目的是为了合道。
上乘的慈悲做了,是没有目的的。有目的的慈悲就不是真慈悲,只能算是假仁假义。
就算是上乘的正义做了,也是有目的的。所谓义,即正义,正确的、正当的才算是义;所谓正确、正当,其实就是目标正确、目的正当。所以义再上乘,也是有目的的。
但礼不同,礼毕竟是表面功夫,所以再上乘的礼,道都不会有所回应,甚至随手丢掉。
所以修道达不到,可以先修德;修德达不到,可以先修仁;修仁达不到,可以先修义;修义达不到,就只能修礼了。
正确的忠心和诚实,已经归入义的范畴。所以修礼者,多是愚忠愚信之人,这些人又容易被教唆和摆布,所以历来是祸乱之首。
人的意识分表层的认知和思想,和底层不可认知的无神。我们的前识就是表层的认知和思想,它好象花朵一样,只是道最表层的东西,也是人愚昧的根源。
我们修道之人,就好象大丈夫一样,最起码要做到义,甚至仁和德,不能只做表面功夫,只做到礼。我们的智慧探索也要去到元神境界,不能只在前识打转。
所以任何时候都要懂取舍,要取厚去薄,取实去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8 01:35 , Processed in 0.08051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