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7|回复: 0

到了香格里拉:跟一群戴藏式宽沿帽的年轻人住进松赞林寺景区

[复制链接]

3

主题

4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2-12-31 17: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么多年了,我对那次旅行的记忆都是从回想梅里雪山被夕阳染红的峰顶开始的。那些年我常做漫无目标的出游,又总在那些过程中收获喜悦。为此,师弟常提醒我:师兄,你做事应该有个计划,出行前应该好好规划一下。老师有时也批评我:你这样太鲁莽,以后要引以为戒!不过,我心想如凡事都在计划中,哪能还有意外惊喜?若老是小心谨慎,又怎会从冒险中得到刺激?但愿老师和师弟能包容和原谅我,事实上,他们每次也的确如此。
那次行程中本没有香格里拉,是我在丽江时临时起意。丽江古城的美过于精致小巧,它不和我胃口,所以在和另两位陌生女子泛舟泸沽湖时,她们建议我不妨去香格里拉转一转,就这么着才有了那次附加旅程。再说说泸沽湖吧,我去的时候是冬季,那天游客稀少,湖心和岸边很安静,对一个人静静观景,这当然再好不过,但对好热闹又想畅快逛景区的人就未必是这样了。这不,我差点遇到难题,那天游客少的竟凑不齐一条小舟,要不是那两个陌生女子适时出现,坐船游览泸沽湖的计划大概率泡汤。勉强凑够人数,船老大撑船入湖。哎呀,那才叫湖!我是说它才真正像个湖。湖毕竟不是海,所以未必要有多大,但太小也不成,否则是水泡子,那也不能叫湖。泸沽湖大小可谓正好,恰在你目力所及的范围,坐在小舟上,注视着波纹荡漾的湖水和水中碧莹轻柔的水草,久了眼睛会酸头会晕,这时抬头看看对面湖岸,那里仿佛水接着天呢,还闪着粼粼波光,就像有人向你调皮的眨巴眼睛,于是惬意的你也忙不迭回以微笑,这时那调皮眼神又牵着你往更远处瞅,你就看到那些远山了。它们像小伙子一样健壮,又像姑娘那样圣洁,说不定和你一样,它们也在看湖或者是在陪伴这湖呢!哦,那么永久的陪伴有谁做得到呢?
那天,我没人陪伴,轻快小舟上只有两位陌生女子和撑船汉子。坐在船这头,看过景致我又转头看对面人,两个女子好像也刚刚认识,相互并不太熟。她俩都很漂亮,一个看上去有心事,眉眼带着淡淡忧愁;另一个看不出有心事,也看不出没心事,脸很平静,跟如镜的湖面一样。这就有点不寻常,在往常,游客们对着如此美景早大呼小叫了,哪还能如此淡定?为引出话头,我就问两人:二位也是来旅游的吧?这显然是废话,但不这么问怎打破船上的沉闷呢?
“是也不是”,忧愁的女子先搭腔。
过一会儿,平静的女子轻轻说:“其实她是来相亲的。”
哦,这真出人意料。
原来,那个女子来自山西,是二婚择偶,相亲对象是网上结识了半年的丽江网友,此次来丽江就是想定下这事儿,可对方态度暧昧,到的第一时间没见她,拖到明晚才安排饭局。那位女子,已知道这些,两人在岸边逛游时她就听说了。这下我读懂她们脸上表情了,面对自己终生大事,谁不翻来覆去想了又想?尤其是女人,还是二婚。而旁边那女子,外表平静,内心却像闺蜜那样替她默默发愁呢!两人这样心心相印亲密无间,这才结识多久呀?女人间的友情真叫人羡慕。
于是,我指着最近的一座远山开玩笑说:“你们看到那些山了吧,再仔细瞅瞅,山顶上有彝寨呢?”
她们问:你怎么知道?
我说:“是同学告诉我的。”
“那又怎么样呢?”眉头稍展后,女子接着问。
我笑着说:“那里好多彝族女孩招亲,不收彩礼还倒贴嫁妆!”
“真的吗?”她感兴趣地问。
接着又跟一句:“那就把我弟弟介绍给她们吧。”
“哈哈……”,一船人都逗乐时,小舟泊在芳草袭袭的湖岸。
我和她们说得全是真的,是博士同学在学校时告诉我的。他是彝族,云南人,平日快人快语,人很好,说一口云南普通话,女生们很喜欢他。我这次来云南不巧他下乡,没见着人,可他还是买了上好天麻给我快寄到家,我真想念他呀。
后来,我听人劝真登上去香格里拉的班车;在车上继续听劝又在梅里雪山脚下的小驿站下了车。其实,那驿站不适合我这样年龄的人,那是年轻人的世界,无限量啤酒,生猛火锅和震耳欲聋重金属音乐,这些都是为他们准备的。尽管这样,我也不后悔,特别是看到夕阳下的梅里雪山,就越发觉得这车下得太对了!
夕阳初显,万丈光辉正染红西边半个天际,梅里雪山最摄人心魂的美景就要出现了。年轻人都往露台上拥,我向公路对面宽敞高地跑去,我到达那里时,梅里雪山恰好露出无比壮观又多姿多彩的景象。那一瞬间,绚烂晚霞披染在它雄伟峰巅之上,那霞光万照的景象震撼胸魄,在流动变幻的橘红色光影中,傲然矗立的峰峦巍峨庄严,随着日光移动它们向人展示出所有最美细节,那些山脊轮廓峻峭挺拔,披雪的陡坡也映射出耀眼光芒;此时的梅里雪山犹如头戴皇冠的君王,又像那普渡众生的神,它威严的扫视着尘界,又闵然护佑群伦,随即就当着一众敬仰的目光,很快被深沉的夕阳渲染成一片嫣红……
我盯着眼前一幕,一动不动,就那样直到霞光沉落。那是我看过的大自然中最为雄奇的景象,真不知此生此世还能否再看到它!
回到驿站,是另一个狂欢的开始。那些年轻人,正把用不完的力比多一股脑投到酒桌上,我知道自己在那种场合不合时宜,想抽身而退,这时余光瞥见角落里两个孤男寡女似乎处境尴尬,显然和我一样也是跑单帮的,就改变主意,邀俩人一起用餐。我们点了牦牛火锅,上了一扎啤酒和一瓶白酒。那一餐我们吃的酣畅淋漓,开始两个大学生想按习惯跟我AA制,我一口回绝了,我就是老师呀,请学生们一顿饭还不行吗?后来,两个年轻人愉快接受了,我也是满心欢喜。吃完饭,天已很晚了,我要了个单间一人合衣睡下,木板墙很不隔音,前半夜的喧闹和后半夜隐秘小夜曲不时灌进耳朵。这一夜实实在在领教了青年旅舍的独特况味,不过,说真的,我真不烦,而且……坦诚的说心里还有些向往呢。
次日清晨,驿站里的年轻人还沉睡梦乡时,我再次踏上旅程。那趟途经驿站开往德钦的客车,刚好有游客像我前一天那样在此下车,我正好填补他座位。客车开始在诗情画意的滇藏线上飞驰,树木、山峦、溪流和云朵不断从窗外滑过,我心也随之摇荡。车上最动人的是那群纯朴天成又难掩兴奋喜悦的藏族孩子,他们热烈而有节制的在车里嬉戏,时而藏语间或汉语正议论着一会儿谁会来迎接自己,学校里面放假,就要和亲人团聚了,他们趴在车窗上望一阵子,又相互扮鬼起脸儿,孩子们的天真和可爱也就在这时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真是太难为他们了,还这么小就离家读书了。客车像也知道孩子们心情,每过一个山坳,或是转过一道弯,就贴心的停一停,于是车里就响起一片欢腾。我随着孩子目光望去,也看到了那些迎接他们的人,那些早就站在路边的该是父母们吧,而还在路上急急赶过来的上岁数老人,说不定就是他们的祖母和祖父呢。一个孩子蹦跳着下车,父母一把搂住,又腾出一只手向司机挥手感谢,之后孩子就坐上父母骑来的摩托车或是开来的拖拉机向着云朵下的家归去。多让人欣慰呀,这些可爱的孩子,每人都有世外桃源一样的家呀!
客车在高到云里的山道上继续行驶。我开始听一群年轻人聊天,不久就听出他们来自上海,是公司白领,借着假期结伴出游的。这七八个人有男有女,正谈论到香格里拉的安排,包括住宿、吃饭和出游等。他们说着各种口音和方言,却都能听懂对方,显然熟的很。这时,想起师弟的劝告我险些笑出声来,他老劝我做好攻略,何必多此一举?眼前这些年轻人就是我现成的攻略,他们制作公司文案那样,准备了详细旅行计划,又像精明主妇一样有着精打细算考虑,到时我跟着他们走不就行了!
客车开进市区,年轻人互相提醒着准备下车,我也做好准备。下车后,他们每人都头戴一顶漂亮的藏式宽沿皮帽,帽子很实用,能抵挡高原炽烈光线、防止脸晒黑,还让他们走在大街上很扎眼,一看就知道谁和谁是一伙的。我没有那帽子,合不了群,就远远跟在后面。午后阳光无遮拦地铺撒在香格里拉各个角落,这伙年轻人正走在人来人往的一个街市口,就从那儿开始,我保持着一定距离,开始不紧不慢跟着他们。这时,我看到他们中一个拿出手机打电话,像告诉什么人他们已经到了,那头好像在问他们位置,他就转过头问同伴,其他几个连忙七嘴八舌告诉他,只三五句话功夫,似乎一切就搞定了。然后就听见他们说:就在这里等吧,一会儿他就开来车来接我们。我想,此时就应抓紧时间向他们提出申请了,就赶紧上前,请求他们也带上我一起去。我的突然出现,让他们很吃惊,他们都一起回头看我,好像我是刚从地缝钻出来的。我连忙解释,我们是坐同一趟客车来的,我想跟着你们一起走,你们看行不行?听到这话他们都咧嘴乐了,说:行啊行啊!这还有什么不行的?又问:你一直就这样在后面跟着我们吗?我说:是的,是的,从一下车就是。他们中就有人对我说:老人家,算你跟对人了,等会儿和我们一起去吧,你还能省一张松赞林寺的门票呢!你看,这就是我说的那种意外惊喜,这次不仅白赚了门票,更重要的是还在一帮义气的年轻人面前混上了“老人家”。
不一会儿工夫,一个藏族大叔开着中巴过来,我们上车后,他就拉着我们向他位于景区的家开去。到景区入口时,大叔车都没下,摇下窗户说几句藏语,一车人就进了景区,又走了没多远,车停在一座小院子围起来的藏式小楼旁。
“唉呀,今晚就住这里吗,简直是一座宫殿嘛!”车上有个姑娘连吵带嚷感叹道。可不是,她说得一点不错,虽然语调夸张了点儿,但整车人没有人不同意她这个评价。下了车,大家围着大叔家看了又看,他家有两处这样的宫殿呢,一个自己用,另一个新建的开民宿,这真让我们一众没见过世面的看客惊讶和羡慕。真看不出眼前这个藏族汉子竟有这么大本事,这得有多大工程量,而他却一举完成了。他建的房子可比我在拉萨附近见过的各省援建的藏式民居漂亮、宽敞、结实多了,不但藏族建筑的风格被原汁原味保留下来,连彩绘都一丝不苟,做法也是传统的。相比之下,我刚才说的那些民居倒像是仿藏式民居了。在众人交口夸赞面前,大叔很谦虚,他说幸亏前些年盖了它们,要是现在就建不起来了。大家问为啥?他说,现在政府不让上山伐大树了,没有圆木建不起这房子。说得也是,传统藏式民居与汉族传统建筑样式、风格虽有很大区别,但内部结构却相似,都是四梁八柱起架,然后再由土或砖石墙围合而成,缺了粗大圆木用什么造它们?
在大叔家的民宿,年轻人把阳光最好的房间让给我,进屋安顿好后,我急急忙忙往松赞林寺赶。那时跟我昨天看夕阳晚照下的梅里雪山的时间差不多,也是临近傍晚。从藏家小院子出来,走一段石子小路,就到了景区公路,松赞林寺就在这条路旁边。我边走边看,上了一段长坡又拐过一道弯后,才远远看到它。松赞林寺气势恢宏,是由几组建筑共同组成的建筑群落,它的主体建筑面北朝南建在一片开阔高地上,就像布达拉宫似的它也是多层楼式建筑。进到寺院时,因过了参观时间,里面空无一人,连喇嘛也看不到。我一个人跟着夕阳投在地上的影子,在疏阔静谧的院落中安静的四处走动,望着笼罩在夕阳余晖里的寺院,我心生感动。其实,我对宗教所知甚少,虽然大学学过,后来由于研究需要也钻研过个别宗教,但总体对它的掌握和理解还很肤浅,不过随年龄增加,近些年我内心越来越增添一种可称为宗教情感的东西,这种情愫随着阅历增多而愈发强烈,它使我明白,你可以是无神论者,但对各种宗教信仰千万给予尊重;你可能未必相信有神存在,却不能否定世间会有奇迹或者说神迹;你可能不会囿于刻板的教义,却不能忽视其蕴含的深刻思想和劝人向善的实践力量。当你陷入内心挣扎而寻求心理或精神解脱时,有时你真的不能否认宗教确实能提供一个出口,就像有一束光亮照进晦暗的心底……那天,我走在松赞林寺夕阳照亮的空旷院落时,内心就充满这样的感动,同时感动我的还有那光芒四射的夕阳,它温存的光照普渡众生式的泼洒在寺院金顶和窗阕门槛之上,也泼洒在我的周身,它让世道人心顿感暖意,并使沧桑万物变得金碧辉煌。在那一刻,我真心艳羡在此灵修的僧人和喇嘛,他们听惯了暮鼓晨钟,又一遍一遍像经历轮回那样看着夕阳来去,一年又一年沉浸在信仰营造的隐秘安详气氛里,他们是现代社会真正的隐者。夕阳正逐渐变得暗淡,零落在光滑石板地上的门墙和檐脊的错落倒影,已悄然遁进静谧的暮霭中,慢慢的松赞林寺红色建筑和藏黄色院墙也被如烟的暮色笼罩了。此时,我在从寺院一排喇嘛起居室前经过,我从敞开的木门向里张望,屋里挂满经幡,几柜上摆着一尊又一尊佛像,下面点着酥油灯,借着如豆的光亮,才看清一位喇嘛正打坐修行,他身披深红色僧衣,在清冷的室内坦露着古铜色臂膀,像在默想又像是在诵经,沉浸其中的面庞沈毅而庄重,深邃的眼神丝毫不受我这个不速之客干扰。我赶紧礼貌离开,但他的身影和他的眼神却永远定格在脑海中,以致现在我回想起来仿佛还能清晰看到他的身影。
离开松赞林寺,我摸黑回到藏族大叔家,那些年轻人不知去哪了,还没有回来,大叔也不在家。我就去了后面的主人住家,我想看看藏族人的生活场景,还想和他们聊聊天,不想那天家里除了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外,其他成员也都没在,老奶奶不会汉语,我也听不懂藏语,她就用手势招呼我坐在炕几上,我旁边是个烧的很旺的炭火炉,上面坐着一壶嘘嘘冒热气的奶茶,老奶奶微笑着不断给我杯子里到奶茶,然后回到对面坐下,依然微笑着看着我喝。她身体很硬朗,脸上虽布满皱纹但肤色红润健康,她把屋里屋外拾掇的干净清爽,是个很会持家的老人家。
第二天一早,我和年轻人一起逛了独克宗古城。我们去的前不久,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月光之城”刚遭遇过一场火灾浩劫,但古城的历史风貌和厚重的文化气息依然从视觉、嗅觉甚至是听觉等各个方面扑面而来。走在昔日马帮走过的石板路上,似乎还能听到拓拓的马蹄声,走进街边茶馆店铺也依旧有着旧时代留下的古老气韵。它和丽江古城在所有方面几乎都有异如两级般的反差,一个小巧别致,一个粗犷古拙,从建筑风格看,独克宗的建筑更厚重结实,颜色也更暗沉,带着原始高原人的审美情趣,相比之下我真是更喜欢独克宗古城。在那天下午,我是站在一个踞守古城制高点的古老庙宇旁与它告别的,庙宇高高翘起的飞檐斜刺向高原苍渺的天空,在净朗天际线上划出一道优美弧线,风铃从上面发出悦耳清脆的鸣响,既像是传递下一个邀约,又像是给你说出不忍的送别,我意识到再一次的启程又要开始。旅行就是那样,它总是一个告别接着另一个告别,旅行还是这样,它不需要特别规划,因为在不断的行走中你自然而然就有了计划。
回到那座大叔的宫殿,我收拾好背包然后就打车去了长途汽车站,我将从那里出发,继续沿滇藏线去西藏,去拉萨……
记得,那是在2015年1月中旬的某一天。




                         2022.12.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7 21:13 , Processed in 0.10075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