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3|回复: 4

道心秘藏(上篇)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2-12-25 14: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意:此文章乃有缘之修行人可见,如对经文意思不以为然,请移步左转,勿生诽谤之心!


道心秘藏目录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自序
第一章 道心惟微,人心惟危
第二章 打破人心,进修道心
第三章 道心范围,包罗万象
第一节 先天道之道心
第二节 后天道之道心
第三节 修道之玄关
第四节 去掉包袱
第五节 修道与身体
第六节 修道不压榨肉体
第七节 天道的信仰
第八节    道心守中
第四章 修道心法之概论
第一节 先天道门
第二节 鸾门修持心法
第三节 性命双修心法
第五章 天人合一
第六章 道之灵性与因果律
第七章 道之天秩
第八章 四质合成以修道
第九章 执慧归真
第十章 结论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跋
盖天古佛昭明翼汉大天尊 降 祝词
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 降    祝词
太上李老君 降   祝词
释迦牟尼佛 降   祝词
耶和华 降   祝词
穆罕默德 降    祝词
编后语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
中华民国72年6月27日 岁次癸亥年五月十七日

露湿山林野草花。恭随母驾逐云霞。
明正鸾堂尘不染。秘藏凤藻玉无瑕。
著书旨唤群黎醒。莫坠深渊乱似麻。
圣示:吾奉玉旨,敕命执掌三千御林军,待命护驾 无极老母亲临台岛中州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飞鸾降笔著作无极天书:《道心秘藏》一部,以阐明天道之秘,心法之藏,期以开悟天下苍生同心向道,以救浩劫。天下万神齐聚圣地,欢迎 母驾之亲临。天书着成之后,万灵共沐 母慈,其德泽永留于万世也。
又示:今夜良辰,奉 母命,护懿驾下凡。 老母銮驾降临,神人跪接。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
律诗
万千星斗月光盈。云路悠悠夜气清。
泄漏真诠灵境在。秘藏玄法道心明。
临堂开着挥金指。驻驾欢倾晋玉觥(gōng)。
勤读新书如拱璧。修成正果上天京。
又示:娘今应运降着无极天书──道心秘藏一部,与天道奥义一部,此二部天书乃无极秘本,是人间至宝,由今夜开着,为期一年完成。
自 序
道心秘藏天书之着,乃阐明「道心即天道之心法,秘藏即神秘之归藏。」俾使修道者了悟心法是「微妙玄通」,必须用心研修实行。道是宇宙万物之母,故称:「天道」,修天道者必须修炼「心法」,以期达到修道最高境界天人合否则修道者舍此而想成道,是绝对不可能也。娘为挽救世道人心向善,避免浩劫之来临,日夜为痴迷儿女忧。盖诸儿女自降落红尘:只知物质之享受,而不知道德之修持;只知积钱财,而不知积善德;只知制造浩劫,而不知化解劫厄。娘实为此而忧也!天道心法,秘藏已久,历数千年来未曾降述于世。兹应天运,娘不忍坐视诸儿女尽罹浩劫,不得不再下凡挥笔著述:道心秘藏。希诸儿女体念为娘之苦心,勤修天道,以心法化解浩劫,庶免为娘日夜忧心如焚也。近世纪以来,物质之文明,已由手工业进步至机械工业,现已进步至电子工业,人类也可登上月球,到了太空时代了。物质文明的进步,是人类的一大好事,但只知物质之享受,而不知「道」之修持,则道德文明空虚。物质文明的发展,必须与道德文明并驾齐驱,如果仅是物质文明提高,道德文明低落,则物质文明泛滥,而道德文明未能追随,则人性易趋于野蛮,野蛮则不仅危害社会,更可加强互相侵略。昔时人类动干戈以战争,现世将是核子的战争,双方的核子弹轰炸起来,是否会毁灭地球?世人若如此不顾道德文明,一味制造浩劫,是否会触怒上天?难逃宇宙再一次的混沌,娘实不堪设想!为挽救浩劫之危机,当要打开「天道之秘,心法之藏」,俾使诸儿女勤修天道,而得心法之贵,提高道德之文明,以克制物质之文明至于极点,以防止浩劫之来临也。值本书开着之初,聊述数语以为序。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序于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
天 运 癸 亥 年 蒲 月 念 捌 日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
中华民国72年7月20日  岁次癸亥年六月十一日
律诗:一轮明月照銮舆。护驾神兵未敢疏。台岛鸾堂看隐约。中州圣地认安舒。 至诚可合乾坤里。行善能通造化余。老母躬亲临执笔。撰文酌句着天书。
圣示:今夜月白风清, 无极老母懿驾亲临南天直辖鸾堂台中武庙明正堂,飞鸾降笔,著作无极天书|道心秘藏一部,天下神祇齐集中州圣地,恭接懿驾。
吾任御林军护驾主帅,职责重大,天书着成之后,此书即是修道者之「明」,希读者研而味之,悟而行之,何患乎道修之不成耶?
又示:无极老母懿驾降临,神人跪接!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圣示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
律诗:藉此勤修暮继朝。一诚可至涌心潮。秘藏理澈全神贯。顿悟怀开竭力调。
明窍归真终见性。聚灵还本早生苗。精研道法超三界。下定功夫路不遥。
又示:娘今夜乘兴下凡,应运降着道心秘藏天书一部,期以唤醒痴迷之诸儿女早萌善觉,勤修天道,以消除浩劫。
第一章 道心惟微,人心惟危
无极老母曰:「」乃万有之主宰,亦即天地之母,万物所由出也。道有三无私之德,礼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专题本文天所覆者万物也,不分人之善恶,不分富贵贫贱,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山岳河川,不分禽兽草木,不分动物与不动物等等,凡在天下所有之万物皆一视同仁,绝无偏私而皆覆之也。地所载者万物也,不分山川河岳,不分人之善恶,不分富贵贫贱,不分男女老幼,不分禽兽草木,不分动物与不动物等等,凡在地上所有之万物皆一视同仁,绝不偏私而皆载之也。日月无私照者,凡日月之光所及,皆一视同仁而普照之,绝无偏私。由此可知「道心」是至无私也。然则何谓:「道心」?道心者正大之心,天地之心也。道心为先天道之心法,即良知、良能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德即是良知;「在止于至善」,至善即是道心之极点。道心本无欲,有欲者,不是道心,乃人心也。人心多贪,故曰:「道心惟微,人心惟危。」人心为后天之心法,即贪欲与自私,是故,人心危险也。道心与人心原是一体,一念之善,即是「道心」;一念之恶,即是「人心」。道心与人心之分别在于「欲」,无欲就是道心,有欲便是人心。人心由来不善不恶,其关系在「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此「习」即染也,即教育也,教育之好坏而分别造出善恶者也。须知「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也。」
道心即是天道之心法,凡修天道者必须先修心法,修心法者必从无欲开始,「少私寡欲」为道之基础。人心惟危,可善可不善,善即道心。欲者动,无欲则静,无欲即道心,即至善也。时运变迁法亦迁,上天大开普度之门,今之修道与昔不同,不必如古人遯迹于深山,隐居于古剎,只要从日常生活修起,就在尘世上修炼,出污泥而不染,乃是真修道者。娘今夜所述者,为「道心惟微,人心惟危」之概要,愿诸儿女应有善觉,少私寡欲,致力勤修天道之心法,则可进道矣。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
中华民国72年8月5日岁次癸亥年六月廿七日
律诗:云车待发雨声嘈。淅沥甘霖润泽膏。护驾无辞扬圣道。著书有兴振风骚。
成功岭上军威壮。文化城中士气豪。明正堂前香火盛。氤氲飘绕透天曹。
圣示:今夜上天正降甘霖,虽在雨声淅沥之中, 老母亦不避风雨,下降凡尘,亲临南天直辖鸾堂武庙明正堂飞鸾降笔,继续著作无极天书道心秘藏,吾任护驾主帅,职责重大,何敢偷闲,命三千御林军恭护 老母懿驾待发。
又示:无极老母懿驾亲临中州武庙明正堂,神人跪接懿驾。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
律诗:文光一朵射南天。木铎(duó)敲声震耳边。九六生灵遭浩劫。三千世界夙因缘。
寻根拨草归来早。盼子倚闾望欲穿。惟恨不知能悟道。秘藏至理入新篇。
又示:娘今夜冒风雨而来,幸到此地已雨过天晴,庶免雨湿凤冠。希诸儿女应体念为娘之苦心,早萌善觉,勤修天道。

第二章 打破人心,进修道心
无极老母曰:凡修天道者必须打破「人心」,然后始得进修「道心」也。盖「心无所在,无所不在。」故心的范围极广,但一般人的心却很小,因被私心所作祟,都是受了「肉体的束缚」所致,肉体是受了「感官」的影响而害了自己,所以打破人心,是打消「私心」之谓也,并不是真将肉心打碎也。要想修道,首当「打破肉体的感官」,感官亦可说是神经的思想,如果困于感官的神经思想,则「喜、怒、哀、乐」完全被感官所控制,那么人就是感官的奴隶了,不但不能超凡入圣,反而陷于罪恶的渊薮之中而不能自拔也。然则应如何才能打破人心而不受肉体之感官所控制呢?那就是弃了「私心」。要弃私心,就要「精神统一」。精神若能统一,则可超脱感官的控制,也就是精神统一才可解脱人心的控制。如何才能精神统一?就是「至诚」才有力量使精神统一无欲无杂念,只有至诚信仰「道」,才能精神统一。心是变化的中枢,一切的变化均与它有关。人心与罪恶最为接近,如不下定工夫警戒,任其发展则为害不浅。盖罪恶有吸引力,如食物对于人有吸引力一样,人不食则饿;美色亦富有吸引力,能使人发生淫念与贪欲,故有「食色性也」之言也。所谓「人心」者,即普通人之思想概念,由神经及其它一切之反应,都可称曰人心。
道心者大心也,大心者天地之心,包罗万象,道心是「无为而无不为」,能达到无为,才能无所不为,「无为」是物我两忘,达于自然。「自然」是混元之本体,为宇宙最初之境象,也正是「道」──天地之母,万物所由出也。人心若能无欲,就可打破私心而行正道,也就是可以进修道心而物我两忘也。娘今唤醒世之诸儿女,你们必须先有一认识,人心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升天堂、入地狱,也都是由人心所制造,宇宙万象只是幻化,本无其物,你们自愿陷入幻象,认假为真,实可怜也。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
中华民国72年8月22日 岁次癸亥年七月十四日
律诗:毫光万丈照中州。护驾临堂夜色幽。千载难逢书著述。十分高兴愿堪酬。鸾文勤读功无限。凤藻遵行德上流。俗世若能知我意。他年仙府乐悠悠。
圣示:命御林军排班护驾,神人恭接 老母懿驾!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
律诗:应运颁行一秘章。新书阐说启灵光。年湮代远收藏久。意浅文佳引兴长。德行未亏敦孝弟。道心不昧作忠良。世情太息今非古。难悟真诠倍感伤。
第三章 道心范围,包罗万象
无极老母曰:「道」是创造天地万物之母,无形、无状、亦无固体、亦无声、无臭,而永远长在,芒芒而不明,不分昼夜,周流于宇宙之间,毫无罣碍。道本有心,其心至善,故曰:「道心」。道心者,大心也,亦即天地之心也。道心包罗万象,无物不包,无物不容,公正无私,能忍人之所不能忍者:谓之道心。娘今夜特将「道心」分为八节,阐明其秘藏,以利世之诸儿女进修。
第一节 先天道之道心
「道」分为先天道与后天道,故「道心」亦有先天道之道心与后天道之道心之别也。「先天道」者,形而上也,既是形而上,当然是「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并不是「空」,也不是「寂灭」,是能达到无为,才能无所不为也。道心之「心」,不是普通所讲之心,道心之心是「放之,则弥漫宇宙;收之,则退藏于密。」须知「心无所在,无所不在。」是故,道心之范围极广,包罗万象也。无欲即是道心,但无欲不是枯木死灰,所谓无欲者:「至善」也。止于至善,为大学之道,实为道心之极致。修道心者,只求其「无欲」,无欲就可达到「神」,亦可达到「道」。神者,就是道的升化,故神也就是道,道也就是神。道心是属于静态的,但静态不是寂灭,也不是枯木死灰,从中庸之「诚」,就可以看到道心的表现。语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此乃「坚定信仰道」之境界。道即是神,神即是道,信仰道,就是信仰神,如此坚定信神,人也可成神、也可成道。道者「神明」之原也,神明也是来自道。何谓:神明?「其静也不移,其动也不化。」换言之,就是「不变」,不变当是「永生」。
易经云:「原始反终」,亦即「归真反璞」之意也。既曰:「真」,便是「永恒」,既曰:「璞」,便是「永生」,是故,先天道心是永恒、永生。中庸云:「自诚明谓之性」,由「诚」而「明」,豁然开朗,就是「领悟」。凡修天道之道心者,若能领悟,就是成道矣。
道心有七个境界,即「七重天」,凡修道心者,有不同的发展与境界。第一重天(世外天)──其境界是超越物质世界,但在第一重天仍不免有色相,以及生死题,不过在人间世界为一善良的百姓,虽有做些功德,免不了仍坠入轮回,是一重较低的天。第二重天(外物天)──其境界与物质世界完全不同,属于灵体的世界,即鬼神的灵体世界。第三重天(外生天)──其境界在外生天里,没有人间的生死问题,但还未到永生的境界,可除掉物质的束缚,精神升化到另外的一个境界,所有一切景象都异于以前的两重天。第四重天(朝彻天)──朝彻天里,最为简单,在此境界中还未脱离阴阳,犹不免限制。第五重天(见独天)──其境界是见独者,见元神也,元神为宇宙之主宰。元神即「道」,得于道者可达此境界,这是很高的境界,而是到了宇宙的根源,才称为「见独」也。第六重天(超时天)──其境界是没有时间、空间,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整个宇宙在你眼底,也可以说:我就是宇宙,宇宙就是我,我与宇宙合成为一,而是一个宇宙的总体。第七重天(永恒天)──其境界是永恒者本体也,宇宙的本体原是不动的,故称曰:「自然」。自然:无所然、无所不然,这是宇宙的终极,也就是先天,是修先天道者最高的境界,但也须从后天修起,所谓登高必自卑,始能渐入仙境也。
凡修先天道之道心者应体认:「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解脱人世的束缚,自然达到「天道」,天道者为「道心」最高的境界。修道心的功夫,在「原始反终」,换言之,即「回老家」,老家为「道」,就是再回复我本来的道身,回无极天与娘团聚也。希诸儿女勉而修之!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
中华民国72年9月5日  岁次癸亥年七月廿八日
律诗:神将神兵护驾前。拨云一路出南天。临堂觅句思陶令。挥笔题诗忆浩然。愁世沉迷痴未醒。恼人难悟梦中牵。修真有诀新书着。静听鸾音俗虑蠲。
圣示:无极老母躬亲降临,神人恭接懿驾!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
律诗:玉烛调和万物生。中台文化气峥嵘。新书著述存仁恤。悟道开迷奉典行。杂念全抛心境静。精诚一到鬼神惊。銮舆深夜临明正。把笔挥鸾醒世情。
又示:娘今夜继续挥笔,著作无极天书道心秘藏,满望此书着成之后,广为普化,唤醒诸儿女善觉,向道而修,则娘一片苦心可免白费也。
第二节 后天道之道心
无极老母曰:凡修先天道之道心者,须知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应按步就班,由后天道之道心修起,始能坚固道基也。然则「后天道之道心」者何?即人道之人心也。修「人道」者,应致力修持与「心」有直接关系之「六根」与「六尘」,也就是修道心的迫切问题,所以「后天道」是不离民生的日常生活也。六根者:「眼、耳、鼻、舌、身、意」之六官,谓之六根也。根为能生之义,眼根对于色境而生眼识,乃至意根对于法境而生意识,故曰「六根」。六根者,对色名眼,乃至第六对法名意,此之六能生六识,故名为「根」也。六尘者:「色、声、香、味、触、法。」称之为六尘,又称为六贼。六尘以眼等六根为媒劫夺一切善法,故以「贼」譬之。换言之,六尘易引诱六根,弃清净而入罪垢,故被称为六贼也。所以儒家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藉此四非,以清净六根,而远六尘也。是故,修道乃修「内圣外王」之功夫也。「内圣在克己」,将自己先克制的很清洁而无半点私欲,无私欲是先天道之道心。「外王在救世」,牺牲自己的利益以帮助别人,则兼爱之精神,是为后天道之道心。
所以修「人道」者,修仁心而行布施,造功立德,以解消其所有一切业障,然后才能进道也,因此凡修道者应先修后天道之道心,由近身修起,「诚意、正心、修身」以建立实践之道德规范。先完成「人道」,而后才可进修「天道」,否则业障未消而修天道者,则业障重重,受「魔考」而易退道也。孟子曰:「不学而知,是谓良知;不学而能,是谓良能。」良知、良能为「道心」,亦即「心之原」也。心之原者,即心之本能。「心」是主管变化的,一切形色的变化,由心主持之。但心有道心与人心之别,道心为先天之心,人心为后天之心,后天之心属于肉体的,肉体之心不免欲心,故不能纯洁也。又人心可为善,也可为恶,所以危险也,必须有约束之道,才可以避恶趋善,故必须修「道心」,以约束其「危险心」也。
「后天道」即人间世,离不开日常生活,所谓之「红尘」也。红尘是什么样子?「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一切现象全是「无常」,所以为避免无常,必须「修道」,但修道有很多的障碍,那障碍就是红尘的弊端与人心的贪欲。
现上天大开普度之门,人人均可修道,人人均可成道,所以世人不可存出世的观念,应存入世的观念,只要日常生活顺规顺矩,男人遵守三纲五常,女人遵守三从四德。语云:「百善孝为先」,为人子者在家奉行孝道,在国报以精忠,则「人道」可成矣。现今之世,隐居山林,或幽居深谷,俱非修道的本旨。须知「道在迩,而求诸远。」道在本身,身外无道可求,惟一所求者,希「道心」的扩展,凡间正是后天道「道心」的表现。修道者,有大进展者,亦有碌碌无闻者,这不是修道之名利问题,是道心的巩固与否的问题。须知世间之「名利」,是人欲的增殖,不是道心的「良能」,道心之良能的扩展,是大公无私的,是济世活人的,是以称之曰:「功德」。名利是贪婪的,是污浊的,所以凡修道者,若执着于名利者,则「道心」无可修也。聪明才智的修道之士,多是藉自己的地位以完成救人的善举,或用自己的钱财抚恤贫困,或致力代天宣化,劝人弃恶从善,果尔,则钱财是有价值的,钱财是身外之物,亦可说是「假」,借假以修真,可建立最大功德。孟子曰:「舍我其谁欤?」人人当积极建立功德,人人当抱救世的宏愿,立志修道,但也不可骛(wù)名逐利而陷入于罪恶之中。
御林军护驾副主帅赵天君子龙 降
中华民国72年9月17日  岁次癸亥年八月十一日
律诗:旌旗蔽日晔南天。保驾驰驱势浩然。千古忠魂垂正气。一身义胆靖妖烟。常山猛将英灵在。长威风岁月绵绵。参着新书临海峤。登鸾执笔且摊笺。
圣示:吾奉懿命与玉旨,派任为御林军护驾副主帅之职,责任重大,战战兢兢于怀。 老母念儿心切,不辞辛苦,披星戴月,沐雨栉风,躬亲下凡,挥鸾著作无极天书道心秘藏一部,此书乃 老母继天道奥义之后,呕尽心血之作,愿世人应体念 老母慈怀,认真向道而修。
又示:无极老母躬亲降临,神人恭接懿驾!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
律诗:登临执笔赋诗章。着造真诠意味长。数朵瓶花浮蕊艳。一炉烟气透天香。秘藏凤藻垂千载。明正鸾音振五常。为恐群黎难悟道。潜修养性莫荒唐。
第三节 修道之玄关
无极老母曰:修道之「玄关」:有谓玄关在中脉,有谓玄关在任督二脉,亦有谓玄关在前额等,莫衷一是。修道何以重视玄关呢?因为玄关是「元神」的重要出路。在欲讲修道与玄关的关系之前,必须先确定玄关在那里?世人谓家宅之正门为玄关,故修道引用而言玄关为元神必循之正门,亦修道者必先入之正门,殆无疑义矣。可是这个正门在那里呢?就在人之「前额」。因为脉络只是修持「元胎」的路线,在体内之间,绝非元神之出路,何况元神乃轻纯之灵体,轻纯则上升,故玄关在前额已无疑义。现在说明了玄关的所在,以及它的功能。兹再讲到它与修道的关系。
玄关乃「人与天」相通之桥梁,玄关大启,则正眼流通,万法由心,随意而动。何以谓?就实质而言,修道之主要目的,企求修为至无所罣碍,元神得脱离假体而与之各成单元,亦即修至元神冲开玄关出窍,始得不受肉体牵引与束缚,而得「反璞归真」,契合大自然,神游于太虚,自如无碍,与天地同参,永恒不灭之境界。故玄关这个门户一启,元神运转大小周天自如,万法随意收发,而达返本还原之真如也。在表面而言,玄关即为正门,修道亦必遵循正道而入门,绝不能执着于某一项迷惑,盖因修道虽是一项深奥玄妙的功夫,可是绝非一条阻绝不通的死巷,必然有可遵循的门路,可以逐渐推进。天人合一的距离,虽有形的差距令人觉得高而不可攀,实际上只是一念之间而已,一念善,即升天;一念恶,则坠渊。正所谓:无劳修别道,即此是玄关。道在心,心使念者也,所以走善的道路,已是「天人合一」境界的起步。但在修持妙旨玄微之道心,虽有甚多阻障关门,但欲修至启开玄关门户之时,假体的束缚却是修道最大的障碍。如何去掉这个束缚的包袱而达到与「天」相通的境界?那就应该由「去掉」作为修持的功夫了。如何去掉这个束缚的包袱?且研修下节。
综此而言,修道与玄关的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启示,亦是一体两面的密切关系,盖因元神冲开玄关出窍,乃为先天道心之修成,由正道入门。修持道德而证人道,乃是后天道心之修成,由此相辅相成,可自由冲过玄关,达于天人合一也。
林军护驾副主帅张桓侯大帝 降
中华民国72年9月30日  岁次癸亥年八月廿四日
律诗:誓在桃园忆弟兄。同心扶汉倍深情。探囊取首惊曹胆。立马挺矛退魏兵。义节千秋垂史册。忠魂一缕绕天京。新书参着醒迷梦。护驾临堂近五更。
圣示:奉母命,护驾下凡挥鸾著作天书,老母銮舆待发,命三千御林军起程云路。
又示:无极老母躬亲降临,神人恭接懿驾。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
律诗:如磋如切效前贤。百炼修持不计年。句句金言资劝世。条条玉语醒迷篇。道心至理谁沾渥。灵性玄机孰继传。子女若能知此意。免教老我染尘缘。
第四节 去掉包袱
无极老母曰:修道至成道这段过程,其中有一关键的修持,也是必须明白的道理,那就是「去掉包袱」。所谓「包袱」:即是牵掣你道心的障碍。牵掣道心的障碍,其因素因人而异,故总括言之谓:包袱。顾名思义,可以联想到包袱所给予人的累赘感,因而必须去掉它。
天地人谓之「三才」。「人」可与天地同参,与天地同列,也就是说:「人可以永生不死,与天地融汇一体。」但如果你满身是零碎,如情欲、名利、悲伤等有形无形的包袱,那怎样可与天地同参?与天地融汇一体呢?虽然可以说天人的距离甚近,可是也甚远,其中远近的关键就系于一念之间而已。可是这「一念」却是一道无形却坚韧异常的防线,只要能够突破此一防线,了无牵碍,才能立登彼岸,但是古往今来,有多少修道人辗转轮回而被堵于这一道防线之外。试举一例:人与万物为什么能生存在地球上,可以安然的站立,不会因地球的运转移动而被甩进太空中,那就是地球有「引力」故也。而宇宙飞船为什么能够挣脱引力而穿越大气层?那就是因为它有「动力」,所以人要去掉包袱,也必须要有动力。这个动力,就是「修持」。去掉包袱的修持,而达到去掉包袱的境界,可大略分为三项:
一、得悟──从言语中,听受道理而有所领悟;从色相中,感受到变幻荣枯而有所觉悟。
二、功果──从行善德以布施,从助道以代天宣化,从行忠孝以垂青史。
三、内性──从道德规范以约束心猿意马,从清心寡欲而修身养性。
以上三项可去掉包袱的牵掣,就可以说「进道」,也可以说「成道」,进道与成道的差别,就在于你是否能够持恒不怠而已,而这一缕灵性的复苏,道功的成就,也就是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与天地同参,融汇一体。因为包袱一去,就像宇宙飞船充满了动力,可以挣脱地心引力的牵掣而穿越大气层。人的灵性不再受包袱的累赘,也可以突破那道防线而达到另一个境界了。
娘再举一例加以说明:世有修「先天道」者,尝有谓受明师一指点玄关,就是得道。这个「」字,不是已成事实的得义解,而是指明让你悟到那里就是成道──超生了死,永脱轮回的关键,是一个假设的「得」。是得道了,必须「修持」,尔后才有得道之日,因为这个修持,仍是在肯定的事实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原动力。为什么要先让你假设「得到道」呢?那就是要你去掉包袱,因为「元神由玄关」出入,而玄关又在肉身之中,这个肉身就是元神的包袱,先让你明白元神的出入门户,再让你去掉包袱,这样就可以得道而成道。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
中华民国72年10月14日   岁次癸亥年九月初九日
律诗:恭随銮驾下仙乡。直向中州明正堂。木笔敲诗无俗句。砂盘题字有佳章。登高桓景逃灾难。落帽孟嘉引兴长。只叹凡间情未了。不堪回首话沧桑。
圣示:老母念儿心切,不辞辛苦,每月躬亲下凡两次著作天书,命御林军护驾起程!
又示:无极老母躬亲降临,神人恭接懿驾!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
律诗:星稀夜静月蒙蒙。云路迢迢下碧空。化俗滋培心法上。扬仁涵养性灵中。诗留鸾稿豪光放。书着凤文瑞气雄。研读入微皆自得。勤修端藉一帆风。
第五节 修道与身体
无极老母曰:修道有一个密不可分的附属,也是必要的条件,那就是要有一具「躯体」。换句话说:「修道离不开身体」。这句话乍听起来像是执相了,因为修道就是要脱离这个躯体的束缚,为什么躯体反而成了修道的必要条件呢?肉体的我,是个基本因素,在「反璞归真」的过程中是个开头,所以对于肉体当然不能称之为「假我」,因为你如果否定「肉体我」,那么「真我」又何在?又如何去反璞归真?又为什么要反璞归真呢?因为有一个肉体我,所以才须要反璞归真。这种看似矛盾的理论,其实却是一个至理的源头,所以肉体的我,可以称之为「假体」,绝不能称之为「假我」,因为假体是有「灵性」暂寄的躯壳,就像一间房子,是个死的建筑物,因为有了主人,它才显出有生气的道理一样。
儒家的「克己复礼」,强调「人本」;道家的「无为」,讲究「清静」;佛家的「戒律」,主张「苦修」。这都是提示「我」之重要性。可是数千年来,历代:儒家却将思想主流,偏入了仕途进取的阶梯;道家的思想,偏于高深难解;佛门却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因而各家奥义未能普遍深入人心,而使一些精髓湮没,殊为可惜!娘今讲明了修道离不开身体的重要性后,再谈到既然修道必须要有身体配合,而身体的组成又离不开感官,有了感官,又产生情绪、欲望,那么要如何打破这一关呢?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这个「身」,即是指感官,也因此身而有了「欲望」。太极学的观点,主张「欲」为后天性,可是这个后天性又有其所必然而致,换句话说:也是隐伏在后天性的潜意识中。「欲」是心理不平衡,心理也是躯体组成的重要结构,所以首要就是要注重「平衡」功夫。精、气、神的平衡尤为重要,也就是说要打破这一关,必须使精气神平衡,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因为你如果能永远心理平衡,则永无疾病,就可以长生了。
道家有「性功」之说,佛门有「禅静」之学,这都是一种平衡的功夫。世有研究哲学者尝言「心」,可是他们都不知道心之外,尚有「良知」与「良能」,虽然一切变化源于「心」,可是这平衡作用是属于「良知、良能」。克欲首在「良知」,而良知的动力,却是「良能」,不要以为同样属于心的主宰而轻忽了。建房子的讲究材料、技术,与偷工减料都能完成,可是结果却是绝对迥然不同的。概略的讲解了身体对修道的重要性,娘在下期再继续讲解「不能压榨肉体」,以作结论。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
中华民国72年10月30日  岁次癸亥年九月廿五日
律诗:一轮明月照东墩。护驾军随诣圣门。启发心灵开秘奥。阐扬道理不辞烦。可怜世界罹洪劫。堪叹迷途遍野原。劝化期期能了悟。同登紫府沐天恩。
圣示:无极老母躬亲降临,神人恭接懿驾。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
律诗:秘奥勤修志要坚。世情难悟了尘缘。无分老少输诚读。莫论尊卑仔细研。后日书成飘玉简。他年道就证金仙。久藏心法能开窍。愿尔苍生学圣贤。
第六节 修道不压榨肉体
无极老母曰:人之肉体对于修道之重要性,是要借重于这个躯体而使灵性在未能永恒不灭的寄住。身体是个假体,灵性是真我,修道求诸于永恒不朽,即是真我的不灭。可是灵性却是一团虚无飘渺的气息,所以才借着假体而成形象,这就是宇宙生生不息的运行,也即是「大轮回」,所以两者密不可分,而修道就是要永远打破这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使灵性永恒超脱与假体的契结而达到「真我」,即反璞归真的「天人合一」境界。故在修道过程中,这个躯体是必然性的首要条件之一,但是绝不能误解于要使这个肉体磨炼至成道的境界。有人以为苦修这个肉体,可以使它光明,就能成道,这是错误。盖肉体本身不能光明,灵性才会升华,以修道绝不能压榨肉体。
有婆罗门教,力主苦修,释迦初期也是受婆罗门教影响,而由苦修进入修道途径,但苦修的结果,身体衰弱,气息奄奄,几乎无力起身,终于了悟,乃恢复正常饮食,改变进修的方式,于是大澈大悟,始证无上正觉。所谓「苦修」:乃是约束自己勿沉迷于物质的享受,以去私欲,才能使心存正信,灵明朗耀。并不是一味压榨肉体,一架躯壳既使变成骷髅,也不会有灵明,与肉体无关,原在心性而已。道家有养生之说,但这养生之说不是指肉体,这可由南华经中俯拾可得其义,如「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道家不执相,不身见,乃重神。所谓「神」──即「灵性」也。又谓:「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化育万物,不可为象,其名为同帝,惟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之精通,合于天伦。」因此可见道家用力于「守神」,并非耿耿于一具臭皮囊矣。
以上的说明,并非是表明躯体只是修道必要的条件而已,也不是要你们刻意注意肉体,更不必用尽各种方法压榨肉体,虽然也有肉身成圣的例证,但总究是极为少数,不符普度主旨。人总是不能离开肉体而生活,因为肉体既毁,人就死亡,则万事皆休,是以有了肉体才有我,有了我才能修道,这是必须重视肉体的原因。但是重视不能成为养尊处优,因为那样享受、过份的快乐,会产生迷恋,迷恋会使心智不清,甚至触犯道德规范与律法,更因而蒙蔽了寄住在肉体里的灵性。压榨肉体,就没有原动力可以修道,过份珍惜肉体,蒙蔽了灵性,都不符修道的方法,所以只有使肉体生活净化,才是修道的筑基,基是根本,「本立而道生」,所以修道者首先必须净化自己,如果净化犹未成功,则一切俱属空谈。道不是从任何压榨中取得,道在迩,求诸远,舍近而求远,则愈求离道愈远,一生辛劳,终未得道。因为道就在眼前,就在心中,舍本逐末,当然徒劳无功。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
中华民国72年11月15日   岁次癸亥年十月十一日
律诗:著书护驾往来勤。一路迢迢万里云。左拥匡刘张翼德。右随扶汉赵天君。秘藏浅述留千载。妙奥传真荫十分。梅蕊凝霜情意厚。挥鸾劝世赋诗文。
圣示:无极老母躬亲降临,神人恭接懿驾。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
律诗:修身养性莫心灰。拾级层层智慧开。庆必有余行善德。学知不足得栽培。参鸾圆梦昙花现。悟道真诠妙果来。天降玄机宣秘奥。修持日后上瑶台。
第七节 天道的信仰
无极老母曰:道心的范围,有如一面织成而布开的防护网,必须坚韧,水火难侵,那就是「信仰」。由精神力的精诚、专注,交织成为一面无任何破绽、空隙的防线,以保护道心。为什么它必须坚韧、水火难侵呢?坚韧始得弹性伸缩,以御冲击,即天人交战,名利之争,不以动摇心志,神始得安。水者──先天真水,即「精」也,亦即须防「色关」。火者──三昧真火,若妄动无名,即火烧功德林,亦即须平「气关」也。是故道心将有赖于这面防护网的保护,庶得使人身三宝──精、气、神与假体相辅相成,达到修道的最高境界,不会反成为伤害道心的最大利器也。修道必须信仰,信仰就是力量,可是要信仰什么呢?要如何将力量导之于正呢?这就是今日娘欲提出讲解的主题──「天道的信仰」。「天道」是什么?启迪万物之玄机也。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执大象──就是主宰宇宙的根源,也就是天下归往的地方。所以对天道的信仰,就是要明白宇宙主宰的力量,遵循着这条路线,回到你们原来孕育的地方去。但包含在整个大原则内的细节,不仅是简单三两句话的工夫而已,信仰非空口白话,更非坐而言、不能起而行、虚而不实的功夫,相反的是一种彻底的实践、励行的工夫,因为这样才能使力量产生。南华经天地篇有一段记载:「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黄帝志在访道,修道百余年,可见对道心信仰之坚定。玄珠者──道也;知者──「智」也;离朱者──「色相」也;吃诟者──「言语」也;象罔者──「无相」也。黄帝得道:是「舍掉人世间一切有形」,进入「玄珠」境界。这整篇的含意,显示出要「得道」,不是「用智慧、用色相、用言语」去索求,因为人的智慧有限,言语支离,色相更易成执,只有以「无相」之心,没有幻虚的困扰,直入真如之境,这也是修天道最重要的一门课程,更是发挥信仰力量的最大关键。这样的说法,也许你们还不能尽入其中,所以娘特归划成一个简单公式,让你们明白怎样才能对天道的信仰作出具体的实践工夫。
夹带──不能存有侥幸的心理,欲达到天道的境界,是考验严格,绝无循私,任何夹杂均难得过关而进入最高境界。零碎──任何的牵引(因果包袱),不可携带,否则难得达到天道最高境界,除非功果之建立已达到天律颁赏的标准。
掖藏──污垢必须完全去掉,丝毫的玷染了原始纯洁的灵性,都不能 达到天道的最高境界。综此而言,本节的重点,就是对天道的认识而生出信仰,发挥出力量而达到「归真反璞」也。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
中华民国72年12月5 日  岁次癸亥年十一月初二日
律诗:葭(jiā)飞玉管露凝霜。护驾临堂逸兴长。钟鼓声传频入耳。诗文欲写索枯肠。满怀凤藻开迷路。一腹鸾音唤醒章。滚滚红尘缘未了。道心劝世秘中藏。
圣示:无极老母躬亲降临,神人恭接懿驾!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娘连续两夜亲临贵堂降笔,希体念娘之辛苦,勉而修之。
律诗:一段玄机可特殊。分明咫尺却难图。五行行理通三界。八卦卦心接九衢(qú)。精内含精除俗骨。气中生气换仙躯。凡人悟道清规守。修尽全魂浊魄无。
第八节 道心守中
无极老母曰:轩辕黄帝修道一百余年,始悟出「道」之真髓而成道,乃以「允执厥中」四字,一直传道给尧帝,尧传给舜帝,舜传给禹帝时,则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作为修道之心法。这个「中」字绝对不是「中间」之意,若指中间,又何必说人心、道心,更不必说惟精惟一,然则要精、要一,精什么?一什么?就是要很诚恳的守着允执厥中的「中」,天人合一成为一体,就是「中」。中也者,缓冲极端之平衡也。太阳对于本系各星球有引力,各星球对太阳也有斥力,引力即向心力,斥力即离心力,此两股力量就成了两个极端,所以要使它们能够平衡,就必须有轨道,这个轨道就是「中」,平衡点──就是力的中心,有个中心点才能够维持平衡。「中」这个字,自古圣贤创始而用之于阐述道,是其深遽与奥妙的含意。易经有「天人合一」,中庸有「赞天地化育与天地参」,道德经有「执大象而天下往」与「玄」,庄子有「齐物」,易经另有「神无方,易无体。」都联缀出「中」字的概要。「中」不是内,也不是外,就像:「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藏一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才能确切的表达出「中」的真谛。「心」是整个人的中枢,一切意念林林总总的变化,都是由心而衍续,所以中心就是整个修道过程的标准点。举例说:一件事情有个中心,绝不致于偏差,修道有个中心,当然更不致偏差了,那么距离更高之境界,当然又是迈进了一大步,这就是修道应对「中」的体认,也是本节总结论──「道心守中」的概要。说明了「中」字的理论后,娘再讲解应如何实践这个「中」字,首先要瞭解如何去实践,因为「中」是「道」的心法精华,纵使才智之灵子奋乎百世之工,亦仅望其涯岸而不可得之成也,可谓「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综汇之义,豁而至达。」不为过也,故能得解其论而践其行,则天人合一之修道最高境界,即如反掌之易也。
修道之入门,无分门派,无分你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凡入道者必须明悟出「中」的实践,娘为之规划成为下列几点,以期简洁明晰,庶得一读而悟之功。
丢弃抗衡──因为「中」是平衡,抗衡是一面倒的作为,一切欲念都是它的后盾。
了解矛盾─矛盾是阴阳的作用,因为阴是恶,阳是善,宇宙万物事理都包含在其中,交缠的结果,就是「矛盾」,了解它,才能在朦胧 不清时,走出一条光明的大道。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
中华民国72年12月19日  岁次癸亥年十一月十六日
律诗:迢迢一路白云飞。文化城遥看隐微。圣殿冬寒迟日影。市楼夜静掩柴扉。慈心岂可分良莠。善事奉行别是非。护驾期期临宝岛。新书著述几忘归。
圣示:无极老母躬亲降临,神人恭接懿驾!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
律诗:明心见性乐无穷。了悟真如色相空。大道原来由两气。衡门依旧启三蒙。名登北阙风光丽。位证南天造化工。万法圆功凭毅力。著书浅说挽颓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2-12-25 14: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谢谢谢谢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12-25 14: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2-25 14: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 慈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2-12-25 14: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慈大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7 21:14 , Processed in 0.11417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