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1|回复: 1

道德经第三章

[复制链接]

3

主题

5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2-12-22 09: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译文: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
解析:字面看来好似圣人之治便是使民众无知亦无欲。实则圣人之治意在中庸,不重名利就不会因名利起偷盗,贪念之心。民众贵在纯净自在得修行。
当代“尚贤引民争”的案例不在少数。明星爱豆,网红直播…“优秀的人”被推举出来,顺势有了相互吹捧或互相拉踩,恍惚间以为“优秀的人”就是自己想成为的模样。力推“难得之货”顺势造就了民众的趋之若鹜,不断承受超出自身能力的负担。这些不过都是欲望堆积起来的虚幻罢了!
人特别容易被外界的眼花缭乱吸引,总是不断的向外抓取,越是这样就越会变成欲望的奴隶。因此,老子开出的药方就是“虚其心,弱其志。”所谓虚其心,就是让人们没有盗取功名利禄之心;弱其志,就是让人们没有争强好胜之志。只有减少外在的欲望,内心才能回归平静与质朴,也只有这样,人生才能达到无为的境界。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这样可以使得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才就不会不太平了。
解析:后世的“大聪明”们看到这里,便把老子的治国策略说成是愚民政策,小编认为这是荒谬的。我们要明白,《道德经》在说什么?它通篇都在说“道!”治国也好,带兵打仗也罢,都是借这个“相”来说道。而我们后世人偏偏执着在这个相上,从文字上分析、从案例上分析,结果越分析离道就越远。
要理解这一段,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无为”。对于无为,从世间法的角度来说,就是遇事不妄为,不耍小聪明,不违背规律,依着顺应大道的规律行事。可是,这么解释虽然能够说通,但还是停留在“有为”的层面。
容小编先举个栗子:我们大多数人做菜,要先搞清楚每个菜的制作步骤,然后按部就班的去操作?其实对于家常菜来说,只要能突出食材的本味,或者用调料掩盖住食材不好的味道,并且尽量保证食材的营养不流失就可以了。基于这个原则,无论做菜的步骤是什么,都能做出口味不差的菜品来。拘泥于做菜的步骤,就是“有为”,掌握烹调的本质,自由发挥,就是“无为”。
虽然“无为”很好,但是请大家明白,大厨也是从最基本的菜式,一遍一遍的练习,才能达到不需要菜谱就能烹调出美味佳肴的境界,而这个过程就是修行,就是悟道!
其实,一旦我们想通过文字、案例去解释“无为”,就落到了“有为”的境地,所以希望各位能够忽略我指向月亮的“手”,而去体会“月亮”本身。因为明白了“无为”,就能“无所不为”。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谈一谈“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市面上的解析大多都从治国的角度来谈,小编今天却要换个角度,带大家看一看一种新颖的解释:如果把管好自己的念头比作治国,那么这里的“民”,就是每个人每天的各种念头,因此,“常使民无知无欲”的意思,就是让我们把那些动个不停的念头静下来,“使夫智者不敢为也”就是让我们把那些个人的“小聪明”,个人的“私欲”给收起来,让它们不要轻举妄动,因为这有这样,才能体会到什么是“无为”,才能体会到“道”的玄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1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锄禾日当午,发帖真辛苦。谁知坛中餐,帖帖皆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7 21:13 , Processed in 0.09761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