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 道 启 示 录
第四次修订版
前言
修道启示录自2014年第一次编写至今已经近四年了,2015年进行第一次修订,2016年初第二次修订版均增加一些内容,2016年夏天的第三次修订版作出细化了整体结构,虽然比不上其他前辈所编著的关于修道的书籍,不过已经尽我所能,于2017年再一次进行修订,不敢说完美,只能说尽善尽美,我希望下一次修订能够带给诸位同道更多启示和帮助。
心悦居士
2017年

谈目前网络修道修真状况
由于目前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上流行的各种修真小说的泛滥,而正是修真,修道小说的泛滥,导致青少年有一个“修真修道梦”,渴望超越凡尘的力量不受约束,渴望小说里描写的绚烂的神通法术,也正因为这样,于是应运而生的各种所谓的“修真门派”,所谓的修真功法泛滥,一部分青少年自己根据小说上讲的结合自己臆想编造了一些听起来逆天无敌的修真修仙修道功法,然后建立一个QQ群,一个所谓的修真门派就诞生了,那些所谓的修真功法毫不客气的说就是扯淡,一部分是完全没有一点点实质性的内容,一部分就是气功加上自己臆想,还有一些人就此看到了商机,一个个什么丹道培训班,神通法术函授班,就此而生。大师泛滥,在宣传中这些大湿往往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他们可以远程给你开天目,通周天,出元神……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你口袋里的钱。所以修道修真需谨慎,不要给大师神棍可乘之机。另敬告修道爱好者,莫把伪道作真意,到头悔恨一场空!
什么是修道?
欲修道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修道,不过很多因为看了小说而决定修道的朋友应该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修道吧?有的可能认为修道就是小说里描述的那样子打打杀杀,君临天下,与天地斗争,有神奇绚丽的法术,如果是这样认为的,那么这道还是不要修了,天天这样做梦多好!
道经云“修道先修德”,修德很重要,经常听到那些所谓的“道友”说修炼,不用修德,修德没用,修道修真修个随心所欲……实则不然,修德功夫的深浅关乎以后修道的成就,因为修德关乎于心性的境界,俗话说得好“性主七分,命主三分”,突出了“修德与心性”的重要性,“修心入手,修心了手”这又是一种境界,心性至关重要,关乎于修道的根基。所以欲修道必先修德。
修道总的来说就是性命双修,人道合一,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精神和肉体,人身和大道的结合修证,人心与天心合为一体,人生与大道同归一源,这就是修道。
欲修道,先修德
告诫那些想修道的人,请在修道之前先问下你自己:你为什么要修道?你修道到底是为什么?在你心中什么是道!这就是你的道心。如果你的道心偏离了自然,偏离了人伦道德(所谓欲全仙道,先尽人道),如果你是为了小说里那些诱人的描述,我希望你还是不要修了,就算你修出了功境最后心性跟不上也是害人害己,恐怕也没有几个人愿意教你修道吧!这就是古丹家说的道不轻传的意思吧!也正是所谓的:欲修道,先修德。
欲修道,先修德
告诫那些想修道的人,请在修道之前先问下你自己:你为什么要修道?你修道到底是为什么?在你心中什么是道!这就是你的道心。如果你的道心偏离了自然,偏离了人伦道德(所谓欲全仙道,先尽人道),如果你是为了小说里那些诱人的描述,我希望你还是不要修了,就算你修出了功境最后心性跟不上也是害人害己,恐怕也没有几个人愿意教你修道吧!这就是古丹家说的道不轻传的意思吧!也正是所谓的:欲修道,先修德。
致欲修道的青少年们
应该是由于目前网络是小说的广泛传播,青少年们从小说中了解到了修真,修道,修仙这些概念,说句实话,我也看小说,从修仙小说的鼻祖《诛仙》到《仙逆》再到现在的种种修仙小说,而目前的修仙小说早就没了曾经的哪一种飘渺的感觉,很俗气,无外乎打怪升级,主角金手指,运气逆天,顺便再开个后宫,其实也无所谓,毕竟现在这个社会气息就是这样,浮躁,但修仙小说的广泛传播,青少年们开始向往修仙,或者说不是向往修仙,仅仅是向往修仙小说中描述的那一种打怪升级,快意恩仇,或者说仅仅是满足他们的一种对现实不满的意淫。
我也建立过关于丹道修仙的QQ群,接触网络修仙圈子五六年了,遇到个的想修仙的青少年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有张口就叫师父的,有一幅我就是真命天子模样的,有张口闭口就是道友东道友西的,有放着好好的白话不说偏偏要说那夹着古文的白话像“吾怎么怎么样……”“本尊咋样咋样的”,还有那一种意淫自己是什么天尊,仙帝转世的,等等诸如此类的中二青少年,刚开始也有劝劝的心态,后来感觉已经习以为常了,因为遇到的实在是太多了,于是萌发了写一本修道入门书籍的念头,在2014年《修道启示录》第一版问世,然而效果并不明显,因为我并没有想到现在的青少年压根就没心思去看这东西,他们总是妄想着能遇到一个法力无边的师父,遇到天大的机缘,忽视了眼前东西,也无法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含义。
修道首要平常心,我遇到过张口就拜师的,当你拒绝的时候有些保持沉默,有些直接就张口大骂,还有些模仿小说里主角说的话“莫欺少年穷,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一幅我就是真命天子,你不收我就是你的损失,大有一幅为我感到不值的样子,我能说什么?说这是你意淫的?还是怎么说?这种人自有人留他,比如说某些大湿,某些神棍。
最后再说一句既然想修道就先放低你的姿态,你不是小说里的龙傲天,保持一颗平常心,有缘定然会遇到明师。
你凭什么修道
对于修道,有些人想得过于理想化了。觉得自己万中无一,觉得自己天资卓越,觉得自己机缘逆天,还是觉得修道就是打打杀杀,泡泡妞,捡捡漏,顺便君临天下霸气侧漏,那是小说不是修道。你可能说我不是这样想的,不过我估计大部分看过小说的朋友应该就是这样想的吧?
修道需静,小说的动不动就打打杀杀,巧取豪夺哪里是修道,活脱脱的就是一个土匪。
也许你可能说,我修道是为了修本心本性,为了求大道。为此我想问你,你懂什么是本性吗?你那是为自己想随心所欲找借口!修道之人不欺心,自问一下你经常反思自己吗?能够留心生活中的事情吗?
修道需慎
我见过不少所谓求道的人一看见到哪位有能力的修行人就口称“师父”而欲伏拜求道,欲得神通法术,欲求金丹大道,哪有这样对自己生命轻率而不负责任之人?又有哪个人愿意收这一种徒弟?然而现在这种人简直泛滥,试想一下这种人对于拜师这一种大事如此草率,如果日后稍有不满,达不到他的要求,他定然掉头就走,毫无旧情可言。故太上有言:轻则失根。反之,一看到有天赋的人就收徒弟必定不是什么负责任的师父,跟他修道有什么用?所以说修道需“慎”。
修道之人要顺其自然
世间一切都是沿途风景,人生不过是一场旅行!有欢乐,就有痛苦;有激情,就会有迷茫;在经历中明白定数不可变,变则必有缘故,修道之人顺其自然。
狐疑、思虑不能改变万物,于繁尘俗世,心入大定。
明知万物皆有自身命程,不因一已之私,而妄为改变。
道,慧而不用,无我无执,不于外物所累,因不沉沦,而得超脱。故,顺其自然方为大道。
修道七谈
【一】
道本无名,无法用言语定义,每个人对道都有自己的体悟,因为每个人对世界的认识,对自然的感悟本身就是符合道的一部分。
【二】
道是没有办法刻意修来的,道在于心,本性,在于最真实自己。
【三】
世间万物皆有定数,但是同时也有不定的“因”,所以我们心中的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道会随着我们阅历,境界的不同在变化,不过万变不离其宗,皆出本性、本心,道,或进或远,或真或假,或虚或实,或清楚或模糊,或许这就是道吧!
【四】
天地之间可以显化的源于道,无法显化的也是道,同时又是天地本源,天地万物生于有,而有生于无。
【五】
一道为本源,根源,二道为规律,法则,三道为“德”符合道的“德行”。
【六】
利众生为始人道,顺自然为自然之道,亘古不变方为天道,大道。
【七】
道,纯粹,简单,所谓大道至简,道亦有生命,时时刻刻在变化,道会在人心中“成长”,体悟道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过也可能是一瞬间的感悟,人本心存有道,修道就是修己,修心,渡己,渡人,不违背本心,本性,使自己的道显现出来,这就是修道。
神通小术之谈
世人皆喜神通,好小术. 有欲求术,求法,求仙,求道者,丝毫无谦恭敬畏之心. 或强取豪夺,或威逼利诱,或窃经窃法,或口蜜腹剑,心怀鬼胎.面目狰狞,有些则心怀鬼胎, 虽口称慈悲, 却包藏祸心,欺师灭祖,挟经法奇货可居,丑态毕露.传术传经传法传道, 当需慎重, 所传非人, 师徒皆灾遭殃.又有得其皮毛,甚至未闻经法,便张狂不可一世, 口吐妄言, 任意恣逞.有道之士,观其行,甚恶之,不愿与之言.如此,哪个敢传? 当扪心自问,心者貌之根, 审心而善恶自见. 欲得夫子,学真之法,须慎其言,守谦之态,有敬与诚.如此,师乃愿言,观汝之德,传授经法.若止求于养生祛病, 易筋经,金刚功, 诸多动功皆可强身健体. 若欲学道学仙, 所谓意守丹田,观想祖窍, 隔靴搔痒耳.开口阴神阳神,闭口法术神通, 此非神仙,乃是神经.
性命双修谈
性命双修中,性为神,命为气。丹道九转中,一转为后天元气自然凝聚,主要为修命;二转为欲神显现而结丹,注重神的修炼;而三转为先天元气虚空自来;四转在炼化先天元气的基础上,达到十月怀胎,胎仙自化。但细分之时,又会发现,丹道每一转都离不开气、神的同修同证,只是侧重点不同,所以,丹道是以性命双修为基础,同时修炼气与神两者。气的变化形态初见时是丹体。丹是丹体、圆体、圆满,是形象的说法。
三丹田
丹田分上、中、下三丹田,为身中三部分区域。上丹田神府,中丹田膻中、下丹田气海。上丹田居于头部,中丹田除头部、四肢外,居于身躯中(两乳头之间),下丹田为小腹。
浅谈如何静心
人一旦静下心来,诸多杂念就会纷然而起,想强压下来是不可能的。诸般心念可以有,不过不要强制自己不去想,可以顺其自然,在适当时稍加外力,自然而然就心静了。诸般杂念扰心志,意识随心念而走像外人一样“观看”杂念走。总之如一杯浊水放置静室,让水去自然的沉淀。
强使静心心难静,
杂念纷飞心茫然,
假以外人观杂念,
恰似浊水逝时净。
本心清静歌
证明本心常清静
欲神褪去元神安
欲动阴火即刻生
阴火生起周身病
其根源于看不破
点破执妄神自清
丹道与气功的区别
丹道与气功最大的区别就是丹道重“无为”,气功在于“有为”。比如说丹道讲究心静,自然无为。气功讲究意念引导,经脉。丹道是金丹大道,成仙之道,气功讲究出功能。
丹道五派
北派龙门派北派名称,系由宗教而来,当时王重阳创全真教,本主张三教合一,“不主一相,不立一教”
南派 南派创始者为天台张伯端,生于北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羽化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住世九十六年。屡次参加考试未成,乃作胥吏,因误责小婢而致其自杀,由此悟天下冤案众多,尽焚所作文书,放弃吏职。又以触犯焚毁文书罪,流放岭南,后随成都陆诜,在蜀遇刘海蟾,授以口诀,乃改名用成。
东派东派为明嘉靖时陆潜虚所创。潜虚名西星,号长庚,青年时读儒书,后倾全力于丹功,自言在修炼期间,吕洞宾曾亲临其北海草堂,住二十多天,密传丹法,于是遂开东派丹功。
西派西派创始人为李涵虚,四川乐山县人,原名元植,自称于峨嵋山遇吕洞宾,授以大道,于咸丰六年成道,乃改名西月,字涵虚,号长乙山人,又称圆峤外史。
中派中派并非教团,亦非金丹内炼派系,乃后来内丹炼师将接近中派学说及丹功功法,列在一起,称曰中派,实际都是北派南派的改革者,自行著书立说并传徒而已。中派推崇元道士李道纯为代表人物,李道纯湖南都梁人,号清庵,道号莹蟾子,为南派白玉蟾之再传弟子,在扬州仪真长生观常住。
修道术语简释
三田、三关、三脉、二桥、明堂、重楼、阳关、谷道、涌泉,皆血液、精气流通之窍道。
静坐虽是清静无为之事实,庄子所谓无为无不为也。静中大有作用,非槁木死灰之比。
一、上田:即泥丸宫,脑之府也。
二、中田:即肺下胸间也。
三、下田:即脐下也。
四、尾闾:在背后脊柱之尾端。
五、夹脊:在脊柱之中间。
六、玉枕:在脑之后。
七、任脉:为前身之总脉,起下齿,终丹田。
八、督脉:后身之总脉,起下丹田,终上齿。
九、冲脉:身中之总脉,起舌尖,终下田。
十、上(鹊)桥:即两鼻孔之间也。
十一、下(鹊)桥:即阳关谷道之间也。
十二、明堂:在两眉之间。
十三、重楼:在咽喉之段。
十四、阳关:外肾之精道。
十五、谷道:肛门之口。
十六、涌泉:两脚之底。
十七、华池;舌下也。
十八、黄庭:腹中也。
十九、 一炁:指先天一炁,又称为先天真一之炁。是指在天地产生之先,混沌未开、阴阳末判之时,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的原始之炁,称为先天一炁。人在下生之时,此炁即由天地之间降人人身。欲求长生,须保此炁。老子《道德经》曰:“道生一”,即为生此一炁。
二十、 活子时:子时即半夜11点至1点之间,此时太阳开始从北方升起。喻之人身,即为一阳初动之炁,从下元(北方)氤氲升起,与太阳初生之子时相同。又因此一炁之发生,未必就在真正时间上的子时,故称为活子时。崔希范真人《入药镜》日:“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即指活子时而言。伍柳派丹法以外肾兴起之时,称为活子。
修道的方法无外乎这几种:心斋,坐忘,导引,吐纳,听息,守静,存想,房中,辟谷,胎息,行炁,丹道(内丹,外丹)。
心 斋
心斋,“斋”即清心之义,心斋指内心清静。最早出自《庄子》:“炁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坐 忘
坐忘,即静坐忘身。见《庄子》:“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导 引
导引,即导行肢体,以通经络。《庄子》云:“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法,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三国时期华陀所传之五禽戏,即属中华道家之导引术。
吐 纳
吐纳,指吸入清炁,而呼出浊气。《庄子》云:“吹嘘呼吸,吐故纳新。”
听 息
听息,又称“听炁”。指静心听,以凝神合道。见《庄子》:“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炁。”
守 静
守静,即收心求静以守之。《太平经》:“求道之法静为根。”
存 想
存想,又称存思、存神。即内聚精神,不使外游。《天隐子》曰:“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
辟 谷
辟谷,又称断谷、绝谷、断食、辟粮、绝粒、体粮、断粮等。辟谷
约可分为五种类型:1.不食五谷杂粮,即米面之类。2.不食人间烟火,即不吃熟食。3.不食油盐,道家又称为“上清斋”。4.禁绝一切食物,专门服炁。5.服用药物,代替食物。
房 中
房中,古代又称房内、房中术、御女术、黄赤之道、闺闱之道等。其术源于远古时期的生殖崇拜。房中原是中国古代道家研究房事禁忌和祛病延年之卫生术。《汉书·艺文志》曰:“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抱朴子》曰:“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之一事耳。”道谚曰:“若要不老,还精补脑。”后世因为此术易遭毁谤,道教隐而不传。但是许多古代道家房内的书籍,至今还有保留。
行 炁
行炁,亦称引炁、导炁、领炁、运炁、通炁、逼炁等。指调动体内真炁,以通经脉。《抱朴子内篇》说:“初学行炁,鼻中引炁而闭,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
胎 息
胎息,即如胎儿般以肚脐呼吸。高层次丹道的胎息,指与天地同其呼吸。《云芨七签》曰:“人能依婴儿在母腹中,自服内炁,握固守一,是名胎息。”
外 丹
外丹,又称炼丹术、金丹术、烧炼法、黄白术、地元丹法等。指用炉鼎等器具,烧炼金石草木,炼成神丹,以为修炼之用。《抱朴子内篇》云:“夫金丹之药物,炼之愈久,变化愈妙。……服此二药,炼人身体。
内 丹
内丹,指以人身三宝精、炁、神作为药物,在体内修炼成丹。
修道境界
炼己筑基:天元丹法称筑基,人元丹法称炼己,一般筑基功夫为止念、入静、存想、吐纳等等,是为了补满精炁神三宝。
炼精化炁:讲元精化为元炁(阳炁)炼己补漏,百日筑基气血流通,得祛病延年之果。
炼炁化神:炼精化炁功夫达到丹道周天,后天元炁返先天元炁,气神合一凝为大丹,神炁相抟,化为混沌,如似婴儿,炁通周天结金丹,十月养胎得换身长寿之果。
炼神返虚:涵养元神,归于虚无,可谓返婴还虚,又叫真空炼形出阳神,乳哺三年以成脱胎得道之果。
炼虚合道:将元神归于虚无,布遍大道,形神具妙,与道合真九年面壁,天人合一,以成虚无合真之正果。
修炼果位
鬼仙,指修炼仅限于基础的性功,未得命功口诀或者命功无成。身如槁木,心同死灰,神意内守,悟入顽空。撒手了结之时,定中能出阴神,乃属清灵之鬼,非为纯阳之仙,故名鬼仙。有些人修炼之时,肉体已衰,今生修成无望,乃出阴神,亦属鬼仙。可以投胎夺舍,称为“末后一着”。鬼仙为修炼之最下成。
人仙,指完成炼精化炁的功夫,返老还童,肉体坚固,必然长寿,称为人仙。又且修炼之人,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持久而能成功,益寿延年,亦曰人仙。如绝谷、忘情、纳津、持戒、吐纳、守静、存想、采日月精华、导引、闭息、自然、无为等等道功道法,如能信心坚志,终生不移,可以保命固形,安乐延年,均可成就人仙之果。人仙虽能做到肉体长寿,但是有形躯体最终必坏,故为修炼之下成。
地 仙较人仙的果位更进一步,能够在长寿的基础上进一步证到长生,但是尚无神通,在丹道中特指完成炼炁化神的胎养阶段。地仙未能出阳神,因而只能在地上行走,此时尚有呼吸,有饮食,形质掺有重浊,未化全部纯阳,没有冲举变化的能力。此时容光焕发,步履轻捷,寿增无量,高于人仙。但是离地仍是一步而不能行,故为修炼之中成。
神仙,道家指修炼中体变纯阳、阳神已成、具有神通的品位,丹道上已进入炼神还虚的乳哺阶段。神仙是在地仙的层次上进一步用功,远居尘世,炼形成炁,胎仙变化,脱质升举。即修至地仙层次,再用大周天之火候,炼炁合神,神炁为一,心无生灭,息无出入。重浊之形,化为纯阳之体;轻清之炁,化为虚无之神。神仙品位在地仙之上,为修炼之上成。
天仙,又称“金仙”或“大罗天仙”。天仙为中华道家修炼的最上一成,丹道指炼虚合道的大成阶段。由神仙品位,用功不已,至于大定,炼至圆满,真空觉照,化身万千。元神通乎宇宙,毫光普照大千。一得永得,一证永证,神通无碍,法力无边。天地闭时,而不同闭,天地开时,而使之开。所谓“天地有坏,这个不坏。”此乃长生久视之不灭元神,谓之天仙。天仙为修炼之最上乘。
三元丹法
人元金丹:栽接之法
地元神丹:服食之法
天元大丹:清静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