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0|回复: 3

破译《老子》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1-30 10: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德经》虚掩的认知大门正被科学慢慢打开……
江南樵夫  2022-11-03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三位在量子力学研究领域用实验推翻贝尔不等式,从而证明了量子纠缠真实存在的科学家,从此拉开了人类用科学工具重新认识物质与意识究竟孰先孰后之哲学问题的序幕。
这是科学的一大飞跃。
对物质和意识本源的认知,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老子已经达到了非常深刻的程度,但就像相对论的时代无法理解薛定谔的猫一样,沉迷物质世界之中几千年的人类无法理解《道德经》。
科学是在不断证伪中向真相挺进的。爱因斯坦批判波尔几十年,但自然的量子本质就在那,虽然暂时的思维局限还无法说清楚,但事实却不可改变。这正是科学的精神。
三位科学家对贝尔不等式的否定,不仅从逻辑上证明了波尔量子纠缠断言的正确性,同时也正慢慢打开《道德经》虚掩了两千多年无人问津的哲学大门。
科学正在升华,从现在开始,一个完全不同的认知世界已经来临!


破译《老子》
江南樵夫  2006   
作为一个智慧跨越时空的先知,老子深以所处时代之文明觉醒水平远远落后于他的知识为憾,于是跨青牛,过函关,留下洋洋洒洒五千言“天书”超然而去。   
《老子》又称《道德经》,现存最早版本应该是战国竹简本《老子》,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中出土,乃战国中期之物,但因其不过区区一千七百字而被疑为教学缩略版本而价值不高。历代通行本《老子》,以汉代河上公本和曹魏王弼本为较古,在历史上流传十分广泛。   
今人所推主要为王弼的版本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      
《老子》一书,因为高度抽象,所以给后人留下很大的揣摩附会空间。有以其玄而通仙神者;有以其治而论王道者;有以其虚练气长生者;有以其无欲而推政治伦理者……        
其实,《老子》不仅是一部系统的哲学、政治、文化巨著,更是一部价值非凡的逻辑学基础著作,很少有人关注到这一点。   
老子的文章脉络非常清晰,为了能清楚的阐述他关于修养、教育、立国、治国、为人、伦理等政治、文化的见解,他一开始就阐述了至今仍然在哲学上远远超越文明时代的道的观点。之所以说他仍然超越今天的文明,是因为道是一个函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切内容的概念,它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在道的世界观里,从来就没有物质和精神的矛盾,物质和精神只是道的一体两面,都不过是道的表现形式而已。


其实看《老子》,读懂《道经》的第一章就一通百通了。
老子认为,道是自然的本源,而德是道的体现,是道之用。所以《德经》所解释的一切人文现象都依托于道的属性。   
我们在看过德国人黑格尔的著作《小逻辑》以后,会非常惊讶的发现整个《小逻辑》就象《道德經》的一部不完整的诠释著作。我不知道《道德經》是否曾经对欧洲古典哲学产生过指导性影响,但黑格尔的《逻辑学》几乎和《道德經》一脉相承。
为证明我的观点,砍柴的将对《道经》第一章做真正前无古人的解读,毫不夸张地说,人们揭开老子思想体系神秘内涵的时机已经成熟,砍柴的开篇说   “(老子)深以所处时代之文明觉醒水平远远落后于他的知识为憾”的原因正在于此。   
(道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解:   
黑格尔在阐述他的“思维的科学”(逻辑)以前也以介绍的方式阐述了当时世界关于宇宙本源的几种看法,但都止于神、上帝。   
黑格尔在讨论逻辑的时候,因为明明白白知道神学是不能自洽的,所以把宗教当成先验的不可讨论的东西放到一边。他说,《逻辑学》不讨论上帝,也就是说如果上帝强要挤进来,逻辑学体系就无法建立,而且已经建立起来的逻辑架构,一遇见上帝就立刻会崩溃了。
逻辑学是“关于思维的科学”,这是黑格尔的定义,而逻辑本身又正是科学的根据。科学的本质是可以证伪不可证实,而宗教和神学不可证伪无须证实。
现代文明的辉煌正是建立在基于逻辑的科学基础之上的。所以,在那样一个宗教氛围浓厚的社会里,黑格尔无可奈何地说:他不打算探讨上帝,只想研究思维的规律。于是现代《逻辑学》的边界和局限就产生了。        
如果把黑格尔的《逻辑学》和老子的思想体系加以比较,可以清楚看到,黑格尔正是从老子的“名”(亦即“概念”)开始他的“逻辑学”研究的,换言之黑格尔的“逻辑学”是从现象(名)开始研究而不是从本源(无名)亦即“存在”开始的。           
为了让大家方便理解,砍柴的还是将破译的《老子》第一章的内容先写出来给大家参考然后再讨论吧。   


《道经》第一章破译:      
大自然最本源的东西  “道”(即“无差别的存在”。中文真神奇,道既是物质又是精神,一个“东西”之描述恰如其分),是可以“大概”描述的,但人的意识永远不可能绝对描述它;事物的概念(名)是可以被定义的,但意识永远无法精确定义事物的内涵。自然本来充满永恒无差别的道(无名即存在),而道(无名状态的存在)一旦被分门别类的划分、定义,世界万物就产生了(有名即概念,即有差别的存在);所以说对道的划分、定义或者说道分化成不同程度的概念,是大自然从无差别的存在到有差别的万事万物产生的基础(有名)。        
所以,不带偏见地去观察自然,我们可以逐渐看到现象深处逐渐统一的本源(道)的影子(参看砍柴的“道的笋衣规律”);但如果我们反向用有区别的眼光来分析万事万物的内涵,就可以发现每一个概念的边界(有限概念的范畴)。道(存在)和无名是一个东西,但叫法不同,这是因为万事万物在没有被划分、定义、分门别类以前(无名),一切就是处于无差别之道的状态,而一旦完成划分就成为代表事物的概念(有名);存在和概念都是自然的本源分化出来的,本来其实是一个东西。而道是非常幽深的实在,它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是一切自然产生的基础。   


由此我们非常清晰的看见,老子的思想在自然的本源方面超越了德国古典哲学,在逻辑学方面包含了黑格尔的逻辑学内容而突破了其讳莫如深的神学界限。         
其实老子早在他那个时代就已经完成了人类对逻辑学本质的认识,并上朔之一切概念的本源——“道”的境界,而这些高深的认识又是和当时的文明觉醒发展程度不相称的,所以他才飘然西去。     
道的哲学终究有被时代破译的时候,也许那个时代才是老子的时代,而我却并不知道那个文明离开现在还多远,在那个时代,道不再是玄妙莫名的东西,他会因为文明的发展程度而成为时代的常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1-30 10: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山四条腿,下山三条腿是什么动物?道就是这样的动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2-11-30 10: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开篇对道德经评价不错,一看译文才知道连道门都不知朝那儿。建议看一看“道德经还原版”—龙潭今语大师译文,迄今对道概念理解最接近道本源的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告位,,坐下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6 03:53 , Processed in 0.13019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