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4|回复: 1

雪山论道:成吉思汗为什么要见丘处机,两个人都谈了些什么 ...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1-30 10: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元1219年,58岁的成吉思汗第三次派出自己的近侍官刘仲禄,让他带着诏书去山东莱州,邀请全真教掌教丘处机前往中亚相见。
这已经不是丘处机第一次收到来自当时掌权人物的邀请了,在此之前,1216年至1219年三年时间里,金廷和南宋都曾经多次派遣使者前来召请,但是都被丘处机婉言拒绝了。
直到刘仲禄第三次出现在他面前。
1、缘起
此时,邀请丘处机的成吉思汗正在去往花剌子模的征途之中。当时的花刺子模实力雄厚,正处于鼎盛时期,在国王摩诃末的统治下,曾经先后吞并周围的许多国家,成为中亚地区的霸主。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在成吉思汗蒙古铁骑的攻击下,各大城市相继被攻占,花刺子模走到了灭国的边缘。
成吉思汗在这次西征中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巨大的兵员损失,和成吉思汗一直以来的雄心相比,未免显得有些沉重。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吉思汗也越来越感觉到自己体力的衰退。
从草原走向更广阔的平原、山地,从原来蒙古各部落的融合,到天下各国民众的统一,什么才是最有效的治国之道?
人又应该怎样才能长生不老,始终保持着精力充沛?
一向信奉“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一代天骄突然就有了很多迷惑。
“世上真的有神仙吗?”一直信奉长生天的成吉思汗并不拒绝接受其他宗教思想,此时他不由发出这样的疑问。
回答他这个问题的正是刘仲禄,他的御医、近侍,辅助作答的是契丹才子耶律楚材。
刘仲禄告诉成吉思汗,现在山东莱州有一位神仙丘处机,听说他已经活了三百多岁了,可是因为有保养长生之术,看起来却只有60岁的样子。想要弄明白大汗的这些问题,只有把他请来。
成吉思汗当即应允,于是就让耶律楚材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诏书,盛赞丘处机“怀古君子之肃风,抱真上人之雅操”,希望他能够“暂屈仙步,不以沙漠悠远为念,或以忧民当世之务,或以恤朕保身之术”西来一见。
2、应邀
当时丘处机居住在山东莱州,这里曾经是金国统辖区域,如今蒙古、金国和南宋之间战乱多年,该区域内形势复杂。抛开三国关系不谈,从山东到中亚,万里之遥,更何况当时丘处机已经是72岁高龄。
让丘处机应邀西行的难度可想而知。
有了前两次碰壁的教训,刘仲禄这次没有直接去莱州求见丘处机,而是先来到潍州,先去拜见了丘处机的得意弟子尹志平,尹志平陪同他一起去莱州拜见丘处机。
当时山东百姓谁不知道蒙古军队的残暴?所以很多人都担心丘处机此去的人身安危,都劝他不要冒险前去。
丘处机十九岁入道,至今已经修道五十余年,他明白自己要“循天理而行”,知道成吉思汗兼具仁智勇谋,成就霸业是早晚的事,但是以其好杀的天性却势必将是天下黎民百姓的祸患。
要想平息长久战乱,让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需要这样强权的人物。他并不顾忌去做那个推动强权的人。
另外,成吉思汗的诏书诚挚恳切,体现了成吉思汗的态度,这是有利于自己建言的。
他决定去,不是为自己,也不只是为了成吉思汗。



电影《一言止杀》中丘处机和他的弟子们

于是丘处机答应在第二年春天启程。
公元1220年正月十八日,73岁的丘处机带领尹志平、李志常、赵道坚、宋道安等十八名弟子从莱州昊天观出发,踏上了漫漫西行之路。
3、欲罢干戈致太平
丘处机启程之后,刘仲禄召集了军队前来护卫。
经过一个多月到达燕京(今北京),休整、等待一段时间之后,队伍继续迤逦北行。
一路之上,各地百姓因为战乱流离失所的景象处处可见。
丘处机看到这一路百姓的悲惨生活,忧苦在心。他一向擅长吟诗作赋,沿途写了不少诗作抒发心中感伤。
其中一首《复寄燕京道友》体现了此时他的满腔悲悯之情:
十年兵火万民愁,
千万中无一二留。
去岁幸逢慈诏下,
今春须合冒寒游。
不辞岭北三千里,
仍念山东二百州。
穷急漏诛残喘在,
早教身命得消忧。



电影《一言止杀》中丘真人形象

《中秋以诗赠三太子医官郑公》其一中,他写道:
自古中秋月最明,
凉风届候夜弥清。
一天气象沉银汉,
四海鱼龙耀水精。
吴越楼台歌吹满,
燕秦部曲酒肴盈。
我之帝所临河上,
欲罢干戈致太平。
其二诗中有:“道德欲兴千里外,风尘不惮九夷行。”强调自己此行的目的就是“欲罢干戈致太平”,“道德欲兴千里外”,远行万里是为了“兴道德、罢干戈。”
四、雪山论道
一路之上,过雪山,越沙漠,渡冰河,直到1222年4月5日才到达塔里寒(今阿富汗北境)成吉思汗的西征行营,当天就见到了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见到丘处机应约前来,非常高兴,他说:“我知道有两个国家都邀请过您,可是您没去开封,也没去杭州,却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我真是非常高兴!”(他国征聘,皆不应,今远逾万里而来,朕甚嘉焉。)
丘处机答道:“山野道人,奉诏而来,天意”。(山野奉诏而赴者,天也。)
成吉思汗当然没忘记自己请丘处机前来的目的,直截了当地问道:“真人远道而来,有长生之药可以给我吗?”
丘处机答道:“我只有养生保健之法,却没有长生之药。”
成吉思汗虽然有些失望,但是通过这一番谈话,他也知道丘处机不说假话,为人诚实可靠,而他自己也喜欢坦率真诚的人,所以一直把丘处机奉为上宾。
第一次见丘处机时,成吉思汗称他为“真人”,在询问过熟悉中原礼节的近臣镇海之后,第二次见面他就开始敬称丘处机为“神仙”。
4月5日会话结束时,两个人约定4月15日再谈。在丘处机停留此处的时间里,两个人一共进行了十二次论道畅谈,成吉思汗的问题集中在治国之策和养生之道方面。
对于治国之策,丘处机认为应该以“敬天爱民”为本,欲统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
问到养生之道,丘处机回答应该以“清心寡欲”为要。
丘处机向成吉思汗阐明修道的基本原理后,尊成吉思汗为“天人”,指出天人的修行与普通人不同,天人有治理天下的责任。他对成吉思汗解释说:“陛下修行之法,当外修阴德,内固精神:体恤民众,爱护百姓,去暴止杀,才能使天下安定,这是外修;节制欲望,保养精神,这是内固。”
成吉思汗和丘处机的谈话内容当时都有专人记录,在耶律楚材的《玄风庆会录》和丘处机弟子李志常的《长春真人西游记》中都可以看到。
和《玄风庆会录》只记录成吉思汗与丘处机的对话不同,《长春真人西游记》全程记录了丘处机此次西行经过,包括沿途的风土人情、山川地理风貌、丘处机生平和他在途中的诗作等,是研究全真道、13世纪漠北、西域史地的重要资料。
5、影响
虽然成吉思汗和丘处机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是丘处机对成吉思汗说的话还是起到了作用。不久,成吉思汗听从丘处机的劝告,下了止杀令,后期统治中原的政策也有所缓和。
从此,蒙元的将领和成吉思汗后辈们攻取城池之后,很少再发生屠城的事情。在山东的木华黎和他的继任者们对各地的反抗大都采取招安的措施。
清朝乾隆皇帝对丘处机西行劝导成吉思汗的事非常佩服,曾经撰联赞道:“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现在北京白云观的邱祖殿前还可以看到这幅楹联。

《道德经》是道家经典,千百年来,帝王读它,将相读它。当今社会,它对人们的行为仍然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5-3-24 05: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人回帖。。。我来个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道论

GMT+8, 2025-4-17 12:16 , Processed in 0.09143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